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濮城油田沙三上5-10油藏储层再认识及挖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1.1 项目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页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任务第8-9页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第9-11页
        1.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9-10页
        1.3.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第二章 油藏概况第11-17页
    2.1 地质概况第11-12页
    2.2 开发历程第12-15页
    2.3 开发现状第15页
    2.4 存在问题第15-17页
第三章 储层精细对比及构造特征第17-27页
    3.1 流动单元划分与对比步骤第17页
    3.2 流动单元划分对比结果第17-19页
    3.3 构造特征第19页
    3.4 断层特征第19-22页
    3.5 断块特征第22-23页
    3.6 构造新认识第23-27页
第四章 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第27-44页
    4.1 储层沉积特征第27-31页
        4.1.1 岩石学特征第27-29页
        4.1.2 沉积构造第29-31页
    4.2 储层沉积相第31-35页
        4.2.1 单井相分析第31页
        4.2.2 流动单元沉积微相第31-35页
    4.3 流动单元沉积微相评价第35-39页
    4.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39-42页
        4.4.1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第39-40页
        4.4.2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第40页
        4.4.3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第40-42页
        4.4.4 微观非均质性研究第42页
    4.5 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第44-58页
    5.1 剩余油定性研究第44-50页
    5.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50-55页
        5.2.1 剩余油分布规律第50-51页
        5.2.2 流动单元潜力分析第51-53页
        5.2.3 分砂组剩余油潜力分析第53-54页
        5.2.4 剩余油平面分布潜力分析第54-55页
    5.3 剩余油挖潜研究第55-57页
        5.3.1 细分层系可行性分析第55-56页
        5.3.2 井网适应性研究第56页
        5.3.3 注采压力系统评价第56-57页
    5.4 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现场应用第58-63页
第七章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还贷保证保险中保险事故之成就
下一篇: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以扣扣保镖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