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4 研究假设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2.1 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研究 | 第15-18页 |
2.1.1 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2 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评估和干预研究 | 第16-18页 |
2.2 绘画测试 | 第18-26页 |
2.2.1 绘画测试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2 绘画测试的界定 | 第19-21页 |
2.2.3 绘画测试的心理治疗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2.2.4 房树人测验的研究 | 第22-26页 |
3 研究设计及实施 | 第26-3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6-27页 |
3.2.1 社会人口学资料 | 第26页 |
3.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第26页 |
3.2.3 房树人绘画测试 | 第26页 |
3.2.4 焦虑自评量表 | 第26-27页 |
3.2.5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第27页 |
3.3 研究过程和方法 | 第27-30页 |
3.3.1 前测 | 第27页 |
3.3.2 测试对象的选取以及分组 | 第27-28页 |
3.3.3 干预方式 | 第28-29页 |
3.3.4 后测与跟踪测量 | 第29-30页 |
4 数据结果分析 | 第30-38页 |
4.1 107名新入监服刑人员存在焦虑情绪现状 | 第30-33页 |
4.1.1 新入监服刑人员存在焦虑情绪人数分布 | 第30页 |
4.1.2 新入监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在年龄上的差异比较 | 第30-31页 |
4.1.3 新入监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在被判刑期上的差异比较 | 第31-32页 |
4.1.4 新入监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与入刑时间上的差异比较 | 第32-33页 |
4.2 实验数据结果 | 第33-38页 |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结果对比 | 第33页 |
4.2.2 对照组前测与后测数据比较 | 第33-34页 |
4.2.3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数据比较 | 第34页 |
4.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数据比较 | 第34-35页 |
4.2.5 实验组与对照组跟踪数据比较 | 第35-38页 |
5 典型个案分析 | 第38-52页 |
5.1 个案前测结果 | 第38-42页 |
5.2 干预中特征 | 第42-49页 |
5.3 后测特征 | 第49-50页 |
5.4 干预前后测试差异分析 | 第50-52页 |
6 讨论与分析 | 第52-57页 |
6.1 新入监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6.1.1 新入监服刑人员的焦虑情绪和年龄的关系 | 第52页 |
6.1.2 服刑人员入狱焦虑在入刑时间上存在差异 | 第52-53页 |
6.1.3 新入监服刑人员的焦虑在情绪与被判刑期上无差异 | 第53页 |
6.2 房树人测验用于评估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 | 第53-57页 |
6.2.1 房树人测试是对现有服刑人员心理干预的补充 | 第53-54页 |
6.2.2 房树人测试在新入监服刑人员焦虑情绪干预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 第54页 |
6.2.3 房树人绘画测试为新入监服刑人员提供了自我表达的途径 | 第54-55页 |
6.2.4 房树人绘画测试为新入监服刑人员提供了自我重塑的平台 | 第55页 |
6.2.5 房树人绘画测试使新入监服刑人员增加对自我的掌控感 | 第55-57页 |
7 结论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研究的创新 | 第57页 |
7.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57-59页 |
7.3.1 研究对象有很大的局限性,未来可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 第57页 |
7.3.2 研究因素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和论证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57-58页 |
7.3.3 实验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主观期望效应的影响,未来还需完善实验设计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