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光通信波段光探测器的暗电流抑制与宽谱高速及大功率响应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第15-17页
    参考文献第17-20页
第二章 光探测器的基本特性与研究进展第20-40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探测器第20-22页
        2.2.1 PIN光探测器第20-21页
        2.2.2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第21-22页
        2.2.3 雪崩光探测器第22页
    2.3 光探测器的性能参数第22-27页
        2.3.1 响应度和量子效率第22-23页
        2.3.2 暗电流和噪声第23-25页
        2.3.3 介电弛豫时间第25-26页
        2.3.4 响应时间和3-dB带宽第26-27页
        2.3.5 直流饱和与交流饱和性能第27页
    2.4 光探测器的暗电流及其研究进展第27-29页
    2.5 宽光谱光探测器及其研究进展第29-30页
    2.6 高速、大功率光探测器及其研究进展第30-33页
    2.7 光探测器的仿真计算基础第33页
    2.8 本章小结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40页
第三章 PIN光探测器的暗电流机理与抑制方案的研究第40-54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PIN光探测器的结构第40-41页
    3.3 计算仿真与参数第41页
    3.4 暗电流的测试和仿真结果以及机理分析第41-46页
        3.4.1 暗电流测试系统第41-42页
        3.4.2 暗电流测试和仿真结果的分析以及暗电流模型的提出第42-45页
        3.4.3 每个机制引起的暗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45-46页
    3.5 不同器件结构和温度下暗电流主要机制的讨论第46-48页
        3.5.1 不同吸收层厚度和掺杂浓度下的主要暗电流机制第46-48页
        3.5.2 不同温度下的主要暗电流机制第48页
    3.6 暗电流与温度和器件结构的关系及抑制暗电流的方案第48-50页
        3.6.1 暗电流与温度和器件结构的关系第48-49页
        3.6.2 暗电流的抑制方案第49-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四章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暗电流机理与抑制方案的研究第54-66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制备与测试第55-56页
        4.2.1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制备第55-56页
        4.2.2 测试与仿真介绍第56页
    4.3 测试结果与暗电流机理分析第56-60页
        4.3.1 深能级瞬态谱仪(DLTS)测试结果第56-57页
        4.3.2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暗电流和响应度测试结果第57页
        4.3.3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暗电流机理分析以及暗电流模型的提出第57-59页
        4.3.4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暗电流主要产生区域第59-60页
    4.4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暗电流与收集层的关系及抑制方案第60-62页
        4.4.1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暗电流与收集层的关系第60-61页
        4.4.2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暗电流的抑制方案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第五章 光通信波段宽光谱光探测器的研究第66-76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器件外延层结构与测试分析第66-69页
        5.2.1 器件外延层结构设计与生长第66-67页
        5.2.2 X射线衍射(XRD)测试与分析第67-68页
        5.2.3 电化学微分电容电压(ECV)测试与分析第68-69页
    5.3 器件的工艺制备第69-70页
    5.4 器件的测试系统与测试结果第70-73页
        5.4.1 器件的测试系统第70-71页
        5.4.2 器件的测试结果第71-73页
    5.5 与频率相关的负微分电容效应第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6页
第六章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中电容对光功率的依赖特性及对高速特性的影响第76-86页
    6.1 引言第76页
    6.2 电容测试原理第76-77页
    6.3 电容对光功率的依赖特性及电容分析模型第77-79页
        6.3.1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电容随光功率变化的仿真第77-78页
        6.3.2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电容分析模型第78-79页
        6.3.3 电容与光功率依赖特性的分析第79页
    6.4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制备与测试第79-81页
        6.4.1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制备第80页
        6.4.2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电容和电流测试第80-81页
    6.5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电容与收集层厚度的关系第81-82页
    6.6 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的高速响应特性与电容的关系第82-83页
    6.7 本章小结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七章 与亚波长光栅分束器集成的高速大功率、对称连接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阵列第86-104页
    7.1 引言第86页
    7.2 与亚波长光栅功分器混合集成的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阵列的设计第86-87页
    7.3 对称连接的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和制备第87-91页
        7.3.1 阵列所用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单元的结构第88-89页
        7.3.2 三元和四元对称连接的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阵列的制备过程.第89-91页
    7.4 亚波长光栅功分器的设计和制备第91-96页
        7.4.1 亚波长光栅功分器的简介和设计原理第91-92页
        7.4.2 亚波长光栅功分器的设计第92-94页
        7.4.3 SOI基亚波长光栅功分器的制备第94-96页
    7.5 混合集成方案和工艺第96页
    7.6 混合集成单行载流子光探测器阵列结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96-100页
        7.6.1 暗电流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97页
        7.6.2 3-dB带宽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97-98页
        7.6.3 交流饱和特性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98-100页
    7.7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4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4-108页
    8.1 工作总结第104-105页
    8.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5-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部分联合运输策略下物流车辆调度模型及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CeO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有机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