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管道内壁除锈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几种常用的弯管内壁除锈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小直径弯管内壁除锈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设计磨块结构保证机构在弯道处除锈的均匀性 | 第15-37页 |
2.1 弯管种类简介 | 第15-16页 |
2.2 磨块设计 | 第16-21页 |
2.2.1 磨块整体设计 | 第16-17页 |
2.2.2 磨块磨削弯道内圆处磨削面积计算 | 第17-19页 |
2.2.3 磨块磨削弯道外圆处磨削面积计算 | 第19-20页 |
2.2.4 磨块参数r、1r、η、1η的确定 | 第20-21页 |
2.3 磨块设计实例分析 | 第21-22页 |
2.3.1 η角的确定 | 第21页 |
2.3.2 磨块参数r、1r、1η的计算 | 第21-22页 |
2.4 磨块尺寸及数量的选取 | 第22-23页 |
2.5 满足磨块尺寸的除锈机构弯道通过性分析 | 第23-24页 |
2.6 除锈机构的模型建立 | 第24-27页 |
2.6.1 主体机构选取 | 第24-25页 |
2.6.2 建立磨具模型及单组机构整体 | 第25-27页 |
2.7 除锈机构在ADAMS中的运动仿真分析 | 第27-36页 |
2.7.1 ADAMS简介 | 第27页 |
2.7.2 ADAMS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27-29页 |
2.7.3 前处理过程 | 第29-31页 |
2.7.4 除锈机构在ADAMS中的相关参数设置 | 第31-34页 |
2.7.5 除锈机构弯管运动仿真分析 | 第34-35页 |
2.7.6 万向节长度尺寸对除锈机构弯管通过性的影响 | 第35页 |
2.7.7 磨块宽度对除锈机构进行弯管除锈的影响 | 第35-3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弯管直道处与弯道处除锈机构运动参数的协调 | 第37-43页 |
3.1 除锈机理简介 | 第37页 |
3.2 除锈机构电动机转速n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 除锈机构进给速度fV的确定 | 第38-40页 |
3.3.1 磨块磨削弯管直道处磨削面积计算 | 第38-39页 |
3.3.2 磨块磨削弯管弯道处磨削面积计算 | 第39-40页 |
3.3.3 除锈机构进给速度fV与除锈面积S之间的关系 | 第40页 |
3.4 除锈机构运动参数实例分析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除锈机构的除锈效果仿真分析 | 第43-59页 |
4.1 珩磨加工过程 | 第43-44页 |
4.2 单磨粒珩磨加工过程 | 第44页 |
4.3 单磨粒除锈效果仿真分析 | 第44-51页 |
4.3.1 除锈模型的简化理论 | 第44-45页 |
4.3.2 ABAQUS软件简介 | 第45-47页 |
4.3.3 单磨粒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4.3.4 锈层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4.3.5 磨粒与锈层装配 | 第48页 |
4.3.6 设置分析步 | 第48-49页 |
4.3.7 定义相互作用 | 第49页 |
4.3.8 定义边界条件 | 第49页 |
4.3.9 求解和后处理 | 第49-50页 |
4.3.10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4 单磨粒法向磨削力的理论推算 | 第51-52页 |
4.5 单磨粒法向磨削力计算 | 第52-55页 |
4.6 除锈效果实例分析 | 第55-58页 |
4.6.1 除锈机构磨具的选择 | 第55页 |
4.6.2 磨具中结合剂的选择 | 第55-56页 |
4.6.3 磨粒规格的选择 | 第56-57页 |
4.6.4 磨具表面磨粒分布 | 第57-58页 |
4.6.5 除锈机构除锈面积计算 | 第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