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7-19页 |
(一)教研员专业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 第17页 |
(二)教研员专业发展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必需 | 第17-18页 |
(三)Y教研员专业发展个案对同类地区教研员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第18-19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三、研究内容与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21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21页 |
(三)研究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五、研究的效度与伦理问题 | 第22-23页 |
(一)研究的效度 | 第22页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22-23页 |
六、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3-26页 |
(一)教研员 | 第23页 |
(二)教研员专业发展 | 第23-24页 |
(三)教研员自主专业发展 | 第24-25页 |
(四)教育叙事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7-37页 |
一、我国关于教研员研究现状的概述 | 第27-34页 |
(一)关于教研员角色转变的研究 | 第27-29页 |
(二)关于教研员工作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 第29-30页 |
(三)关于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30-33页 |
(四)关于教研员选拔与评价的研究 | 第33-34页 |
二、深化教研员研究的几个重点 | 第34-36页 |
(一)加强教研员工作的实证研究 | 第35页 |
(二)加强对学科教研员的研究 | 第35页 |
(三)加强教研员的评价研究 | 第35页 |
(四)加强教研员的叙事研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Y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历程 | 第37-54页 |
一、研究的基本过程 | 第37-38页 |
(一)进入现场 | 第37页 |
(二)资料收集 | 第37页 |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37-38页 |
二、Y成为教研员之前的生活史 | 第38-45页 |
(一)童年生活时期的人生奠基 | 第38-39页 |
(二)中小学学习阶段的专业启蒙 | 第39-40页 |
(三)中等师范教育阶段的专业训练 | 第40-42页 |
(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生活中的自主成长 | 第42-45页 |
(五)教育行政干部经历中的视野拓展 | 第45页 |
三、Y成为教研员之后的专业发展历程 | 第45-52页 |
(一)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 | 第45-46页 |
(二)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学习,丰富和更新教研员应有的专业知识 | 第46-47页 |
(三)积极主动地开展专业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 第47-48页 |
(四)受重要他人的积极影响,专业素质很快得到提高 | 第48-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Y教研员专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及其致因 | 第54-72页 |
一、Y教研员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主要成效 | 第54-58页 |
(一)Y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 第54页 |
(二)Y教研员专业素质提升的主要体现 | 第54-58页 |
二、Y教研员取得成就的主要致因 | 第58-71页 |
(一)外部原因 | 第58-63页 |
(二)内部原因 | 第63-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Y教研员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解决策略 | 第72-88页 |
一、Y教研员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困难 | 第72-76页 |
(一)难以很好地形成科研成果 | 第72页 |
(二)缺少专业发展应有的保障 | 第72-75页 |
(三)不能得到应有的公正评价 | 第75-76页 |
二、导致Y教研员专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 第76-80页 |
(一)Y自身的原因 | 第76-77页 |
(二)外部原因 | 第77-80页 |
三、消解Y教研员专业发展困难的主要策略 | 第80-86页 |
(一)Y教研员自身应有的努力 | 第80-82页 |
(二)H市教育局和教研室需要提供的保障 | 第82-85页 |
(三)学校的配合与支持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束语 | 第88-9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附录一 对Y教研员的访谈提纲 | 第96-98页 |
附录二 原始访谈记录节选 | 第98-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