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54页 |
·超大微孔晶体材料的历史 | 第10-16页 |
·类分子筛微孔晶体材料 | 第10-15页 |
·微孔磷酸盐 | 第10-12页 |
·微孔亚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 | 第12-14页 |
·锗酸盐 | 第14-15页 |
·超大孔分子筛 | 第15-16页 |
·预测新型分子筛的尝试 | 第16-18页 |
·产生低骨架密度和大孔分子筛的条件和限制 | 第18-23页 |
·分子筛-导向剂系统的本征稳定性 | 第20页 |
·无导向剂分子筛的稳定性 | 第20-21页 |
·一些张力结构单元的稳定性:骨架稳定性,几何学和拓扑学的描述 | 第21-23页 |
·产生超大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和原则 | 第23-32页 |
·有机导向剂在分子筛合成当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极性 | 第24页 |
·大小和电荷 | 第24-25页 |
·大小和形状 | 第25-27页 |
·有机导向剂的刚柔性和自组装的可能性 | 第27-28页 |
·浓溶胶和稀溶胶的合成比较 | 第28-30页 |
·同晶取代:杂原子效应 | 第30页 |
·TIII 和 TII 的影响 | 第30-31页 |
·锗取代对双四元环的结构指导作用 | 第31-32页 |
·超大孔分子筛的合成 | 第32-36页 |
·手性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 第36-38页 |
·含锗分子筛的局限性及潜在的解决方案 | 第38-40页 |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40页 |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40-42页 |
·本论文所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4页 |
第二章 具有 18×12×12 元环三维超大孔及双三元环特殊结构单元的分子筛 ITQ-44 的合成与表征 | 第54-70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ITQ-44 的合成 | 第55-58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55-56页 |
·反应釜及组合 XRD 样品台 | 第56页 |
·导向剂的合成 | 第56-57页 |
·分子筛的合成 | 第57-58页 |
·ITQ-44 结构解析 | 第58-62页 |
·目标结构的确定 | 第58-59页 |
·粉末 X 射线衍射数据收集 | 第59-60页 |
·谱图拟合与结构精修 | 第60-62页 |
·ITQ-44 的其他表征 | 第62-65页 |
·元素分析 | 第62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62页 |
·ITQ-44 的核磁研究 | 第62-64页 |
·ITQ-44 的 19F-MAS-NMR | 第62-63页 |
·ITQ-44 的 27Al-MAS-NMR | 第63-64页 |
·ITQ-44 的 14C-MAS-NMR | 第64页 |
·ITQ-44 的 N2 吸附研究 | 第64-65页 |
·ITQ-44 的氩吸附孔径分布研究 | 第65页 |
·ITQ-44 的晶体结构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三章 具有超大孔道的分子筛 ITQ-43 的合成及表征 | 第70-80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ITQ-43 的合成 | 第71-73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71-72页 |
·反应釜及组合 XRD 样品台 | 第72页 |
·导向剂的合成 | 第72页 |
·分子筛的合成 | 第72-73页 |
·ITQ-43 的表征 | 第73-74页 |
·扫描电镜照片 | 第73页 |
·粉末 XRD | 第73-74页 |
·元素分析 | 第74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74页 |
·ITQ-43 的核磁研究 | 第74-76页 |
·ITQ-43 的 19F-MAS-NMR | 第74-76页 |
·ITQ-43 的 27Al-MAS-NMR | 第76页 |
·ITQ-43 的吸附性质研究 | 第76-78页 |
·ITQ-43 的 N2 吸附性质研究 | 第76-77页 |
·ITQ-43 的 Ar 吸附性质研究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四章 高通量方法对基于 2H-异吲哚系列季铵盐导向的分子筛合成规律的探索 | 第80-100页 |
·引言 | 第80-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82-83页 |
·反应釜及组合 XRD 样品台 | 第83页 |
·导向剂的合成 | 第83页 |
·分子筛的合成 | 第83-84页 |
·结果与讨论部分 | 第84-95页 |
·实验相图 | 第87页 |
·凝胶浓度的影响 | 第87-88页 |
·锗:指导产生双四元环和双三元环的关键因素 | 第88-90页 |
·有机导向剂尺寸效应 | 第90-94页 |
·TIII 杂原子和氟离子浓度效应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第五章 具有双三元环独特结构单元的新型 16×16×15 元环超大孔分子筛 ITQ-40 单晶的合成 | 第100-118页 |
·引言 | 第100-101页 |
·实验部分 | 第101-104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101-102页 |
·反应釜及组合 XRD 样品台 | 第102页 |
·导向剂的合成 | 第102-103页 |
·分子筛的合成 | 第103-104页 |
·ITQ-40 的表征 | 第104-107页 |
·ITQ-40 晶体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 第104页 |
·元素分析 | 第104-105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105页 |
·粉末 XRD 分析 | 第105-106页 |
·固体核磁分析 | 第106页 |
·ITQ-40 的 19F-MAS-NMR | 第106页 |
·ITQ-40 的 27Al-MAS-NMR | 第106-107页 |
·ITQ-40 的结构分析 | 第107-114页 |
·ITQ-40 的不对称结构单元 | 第107页 |
·ITQ-40 的结构描述 | 第107-110页 |
·ITQ- 40的 结构与ITQ- 44, ITQ- 33的 比较 | 第110-112页 |
·ITQ-40 的单晶结构和粉末结构的比较 | 第112-114页 |
·ITQ-37 的晶体的晶貌及简单表征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作者简历 | 第122-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126页 |
中文摘要 | 第126-129页 |
Abstract | 第129-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