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38页 | 
| 1.1 沸石分子筛简介 | 第10-17页 | 
| 1.1.1 沸石分子筛合成方法 | 第10-12页 | 
| 1.1.2 沸石分子筛生长机理及生长模型 | 第12-13页 | 
| 1.1.3 沸石分子筛合成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 1.1.4 沸石分子筛种类 | 第14-15页 | 
| 1.1.5 沸石分子筛性质 | 第15-17页 | 
| 1.1.6 沸石分子筛应用 | 第17页 | 
| 1.2 硅酸盐类矿物合成沸石分子筛研究 | 第17-26页 | 
| 1.2.1 硅酸盐类矿物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可行性 | 第17-19页 | 
| 1.2.2 硅酸盐矿物活化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 1.2.3 凹凸棒石合成沸石分子筛可行性 | 第20-22页 | 
| 1.2.4 凹凸棒石活化及分子筛合成 | 第22-26页 | 
| 1.3 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 | 第26-34页 | 
| 1.3.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1.3.2 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27-28页 | 
| 1.3.3 质子交换膜传质机理 | 第28-29页 | 
| 1.3.4 质子交换膜种类 | 第29-30页 | 
| 1.3.5 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 1.3.6 质子交换膜的改性研究 | 第31-34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36-38页 | 
| 2 凹凸棒石活化及产物成分分析 | 第38-64页 | 
| 2.1 引言 | 第38页 |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40页 | 
| 2.2.1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 2.2.2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 2.3 实验方法及表征 | 第40-41页 | 
| 2.3.1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2.3.2 表征手段 | 第41页 |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61页 | 
| 2.4.1 天然凹凸棒石的组成及成分分析 | 第41-43页 | 
| 2.4.2 凹凸棒石热活化产物分析 | 第43-44页 | 
| 2.4.3 凹凸棒石碱活化产物分析 | 第44-51页 | 
| 2.4.4 凹凸棒石酸活化产物分析 | 第51-57页 | 
| 2.4.5 水热和微波活化产物对比 | 第57-58页 | 
| 2.4.6 凹凸棒石活化产物中Si的结合能分析 | 第58-60页 | 
| 2.4.7 凹凸棒石活化产物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60-6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 3 单模板剂合成分子筛的研究及表征 | 第64-94页 | 
| 3.1 引言 | 第64-65页 | 
| 3.2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65-66页 | 
| 3.3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66页 | 
| 3.3.1 X射线多晶衍射仪 | 第66页 | 
| 3.3.2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 | 第66页 | 
| 3.3.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 | 第66页 | 
| 3.3.4 TG/DTG分析仪 | 第66页 | 
| 3.4 分子筛定向合成 | 第66-68页 |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68-92页 | 
| 3.5.1 HM-NC-ATP为前驱体合成产物分析 | 第68-76页 | 
| 3.5.2 HM-ATP为前驱体合成产物分析 | 第76-84页 | 
| 3.5.3 HH-ATP为前驱体合成产物分析 | 第84-9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4 双模板剂作用下合成分子筛的研究及表征 | 第94-120页 | 
| 4.1 引言 | 第94-95页 | 
| 4.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95-96页 | 
| 4.3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96页 | 
| 4.4 分子筛定向合成 | 第96-98页 | 
| 4.4.1 以TPAOH为模板剂合成分子筛 | 第96-97页 | 
| 4.4.2 以TPAOH和 CTAB为模板剂合成分子筛 | 第97-98页 |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7页 | 
| 4.5.1 TPAOH作用下合成产物分析 | 第98-101页 | 
| 4.5.2 TPAOH和 CTAB共同作用下合成产物分析 | 第101-104页 | 
| 4.5.3 CTAB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104-110页 | 
| 4.5.4 前驱体种类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110-113页 | 
| 4.5.5 HM-NC-ATP为前驱体合成产物的结晶过程分析 | 第113-11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117-120页 | 
| 5 PVA基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120-146页 | 
| 5.1 引言 | 第120-121页 | 
| 5.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21页 | 
| 5.2.1 实验试剂 | 第121页 | 
| 5.2.2 实验仪器 | 第121页 | 
| 5.3 杂化膜的制备 | 第121-122页 | 
| 5.3.1 PVA基质膜的制备 | 第121-122页 | 
| 5.3.2 杂化膜的制备 | 第122页 | 
| 5.4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122-123页 | 
| 5.4.1 材料表征 | 第122页 | 
| 5.4.2 性能测试方法 | 第122-123页 |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44页 | 
| 5.5.1 PVA基质膜的性能 | 第123-128页 | 
| 5.5.2 PVA/ATP/FA杂化膜的性能 | 第128-134页 | 
| 5.5.3 PVA/ZSM-X/FA杂化膜的性能 | 第134-139页 | 
| 5.5.4 PVA/(H)ZSM-11/FA杂化膜的性能 | 第139-144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8页 | 
| 6.1 结论 | 第146-147页 | 
| 6.2 展望 | 第147-1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8-160页 | 
| 附录 | 第160-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62-164页 |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