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3 文献总结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 | 第19页 |
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3.1 金融脆弱性理论 | 第20-21页 |
2.3.2 信用论 | 第21页 |
2.3.3 商业银行行为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3-29页 |
3.1 经济新常态的相关概念 | 第23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 第26-29页 |
3.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历史成因分析 | 第26-27页 |
3.3.2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 第27-29页 |
第4章 建行A分行不良贷款处置案例分析 | 第29-39页 |
4.1 建行A分行情况介绍 | 第29-31页 |
4.1.1 建行A分行基本情况介绍 | 第29页 |
4.1.2 建行A分行近年不良贷款情况介绍 | 第29-31页 |
4.2 建行A分行对D公司不良贷款处置的案例分析 | 第31-34页 |
4.2.1 D公司简介 | 第31页 |
4.2.2 D公司不良贷款情况介绍 | 第31-33页 |
4.2.3 D公司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第33页 |
4.2.4 D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措施分析 | 第33-34页 |
4.3 建行A分行对Z公司不良贷款处置的案例分析 | 第34-36页 |
4.3.1 Z公司简介 | 第34页 |
4.3.2 Z公司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第34-36页 |
4.3.3 Z公司不良贷款化解情况介绍 | 第36页 |
4.4 基于案例分析总结建行A分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处置措施 | 第36-39页 |
4.4.1 建行A分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第36-38页 |
4.4.2 建行A分行不良贷款处置措施 | 第38-39页 |
第5章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和处置不良贷款的建议 | 第39-48页 |
5.1 国外处置不良贷款的经验启示 | 第39-41页 |
5.1.1 美国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 第39页 |
5.1.2 日本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 第39-40页 |
5.1.3 韩国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 第40-41页 |
5.2 国内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传统措施 | 第41-42页 |
5.3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不良贷款的建议 | 第42-44页 |
5.3.1 把控风险源头-优化信贷政策,筛选信贷客户 | 第42-43页 |
5.3.2 建立预警机制-系统数据监测,及时控制风险 | 第43页 |
5.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防范道德风险 | 第43-44页 |
5.4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建议 | 第44-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