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5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地震散射波勘探技术的提出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9-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地震散射波基本理论 | 第25-54页 |
·地震散射波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地震散射分类 | 第25-26页 |
·一次散射与多重散射 | 第26页 |
·散射波场 | 第26-27页 |
·地震散射波勘探地质模型 | 第27-32页 |
·水平层状介质模型 | 第27-28页 |
·块状介质模型 | 第28-29页 |
·点状散射介质模型 | 第29-32页 |
·地震散射波的产生及其时距关系 | 第32-41页 |
·散射波的定义 | 第32-34页 |
·地震散射波时距方程与时距曲线 | 第34-37页 |
·散射波与反射波联系和区别 | 第37-41页 |
·地震散射波场模拟与特征分析 | 第41-54页 |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 第41页 |
·地震散射波场模拟与分析 | 第41-54页 |
第三章 地震散射波成像理论与技术 | 第54-90页 |
·地震波成像技术概述 | 第54-62页 |
·传统成像技术概述 | 第54-55页 |
·地震散射波成像技术 | 第55-62页 |
·地震散射波成像速度分析 | 第62-68页 |
·地震散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和速度信息 | 第63-65页 |
·速度分析 | 第65页 |
·速度分析的判别准则 | 第65-66页 |
·速度谱 | 第66-68页 |
·地震散射波成像 | 第68-74页 |
·地震散射波成像原理 | 第68-74页 |
·地震散射波多次叠加统计效应 | 第74页 |
·地震散射波成像模型处理与分析 | 第74-90页 |
·水平层状模型 | 第74-78页 |
·断层模型 | 第78-82页 |
·薄互层模型 | 第82-84页 |
·凹陷模型 | 第84页 |
·倾斜层模型(多分量) | 第84-90页 |
第四章 实际资料处理与分析 | 第90-125页 |
·地震波成像处理流程 | 第90-96页 |
·传统地震波成像技术处理流程 | 第90-92页 |
·散射波成像技术处理流程 | 第92-96页 |
·近地表工程与环境地震探测资料处理与分析 | 第96-105页 |
·黄土基岩混合型滑坡地震探测 | 第96-102页 |
·高速远程气垫式基岩滑坡(高速盖层滑坡)地震探测(多分量) | 第102-105页 |
·城市活断层地震探测资料处理与分析(多分量) | 第105-115页 |
·工区概况及数据采集 | 第106页 |
·速度分析 | 第106-112页 |
·成像效果分析 | 第112-115页 |
·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与分析 | 第115-119页 |
·煤田地震勘探及资料概况 | 第115-117页 |
·速度分析 | 第117页 |
·成像效果分析 | 第117-119页 |
·油气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与分析 | 第119-125页 |
·油气地震勘探及资料概况 | 第119-120页 |
·速度分析 | 第120-122页 |
·成像效果分析 | 第122-12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25-129页 |
结论和认识 | 第125-127页 |
建议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0-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