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6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蛋白质折叠协同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蛋白质折叠协同性起源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必要性 | 第14-16页 |
第2章 实验背景与方法 | 第16-43页 |
2.1 背景介绍 | 第17-24页 |
2.1.1 筛选体系 | 第17-19页 |
2.1.2 蛋白质折叠状态的表征方法 | 第19-22页 |
2.1.3 蛋白质退化程度的分析方法—MIC实验 | 第22-23页 |
2.1.4 X-射线晶体衍射 | 第23-2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4-43页 |
2.2.1 培养基的配置 | 第24-26页 |
2.2.2 点滴滴度测试(spot titer tests) | 第26-27页 |
2.2.3 最小浓度抑制实验(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 第27-28页 |
2.2.4 基于DsbA-CdCl_2抗性的胞内体系的建库筛选 | 第28-34页 |
2.2.5 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 第34-38页 |
2.2.6 圆二色谱实验(CD) | 第38-39页 |
2.2.7 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 | 第39页 |
2.2.8 差示扫描荧光测定(DSF)实验 | 第39-40页 |
2.2.9 核磁实验 | 第40-41页 |
2.2.10 晶体衍射实验 | 第41-43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77页 |
3.1 建库条件的确立 | 第43-53页 |
3.1.1 筛选体系的确立 | 第43-45页 |
3.1.2 易错PCR-MEGAWHOP反应条件的确立 | 第45-52页 |
3.1.3 筛选阈值的确立 | 第52-53页 |
3.2 突变体退化程度分析 | 第53-66页 |
3.2.1 突变体的存活率分析 | 第53-54页 |
3.2.2 突变体对CdCl_2的耐受性定量分析 | 第54-57页 |
3.2.3 蛋白质退化程度的热动力学分析 | 第57-60页 |
3.2.4 突变体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维持情况分析 | 第60-66页 |
3.3 协同性折叠的突变体理化性质分析 | 第66-75页 |
3.3.1 筛选的起始蛋白质 | 第66-67页 |
3.3.2 突变体E_1r26 108 | 第67-73页 |
3.3.3 突变体E_1r26 1003212 | 第73-74页 |
3.3.4 突变体D_1cy5_M1 100425 | 第74-75页 |
3.3.5 总结 | 第75页 |
3.4 实验总结 | 第75-7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