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类型 | 第11-13页 |
1.2.2 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因素 | 第13-15页 |
1.2.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 | 第15页 |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1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 第15-16页 |
1.3.2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 第16-18页 |
1.3.3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垃圾渗液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实验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0-30页 |
2.1 MFC实验装置的构建 | 第20-23页 |
2.1.1 双室MFC实验装置的构建 | 第20-21页 |
2.1.2 单室MFC实验装置的构建 | 第21-23页 |
2.2 实验所用设备及材料 | 第23-24页 |
2.2.1 主要设备 | 第23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2.3 垃圾渗滤液取样与保存 | 第23-24页 |
2.3 MFC的接种与运行 | 第24-25页 |
2.3.1 菌种来源 | 第24页 |
2.3.2 MFC的接种和启动 | 第24-25页 |
2.4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5-30页 |
2.4.1 电学性能参数的测试与分析 | 第25-27页 |
2.4.2 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浓度测试 | 第27-30页 |
3 电极材料类型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第30-62页 |
3.1 阴极型MFCs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 第30-39页 |
3.1.1 阴极型MFCs的启动 | 第30-34页 |
3.1.2 生物阴极MFC和化学阴极MFC处理垃圾渗滤原液的差异 | 第34-39页 |
3.2 电极材料对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第39-45页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2.2 MFC的接种、启动与运行 | 第40页 |
3.2.3 MFC的产电特性 | 第40-42页 |
3.2.4 MFC对废水处理效果影响 | 第42-44页 |
3.2.5 pH和电导率的变化 | 第44-45页 |
3.3 阴极改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5-51页 |
3.3.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3.3.2 阴极改性对MFC产电特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3 阴极改性MFC对老龄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 第49-51页 |
3.4 阳极改性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第51-59页 |
3.4.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3.4.2 改性对阳极表面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3 阳极改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3.4.4 阳极改性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4 底物组成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第62-84页 |
4.1 概述 | 第62-63页 |
4.2 垃圾渗滤液浓度对双室MFC性能的影响 | 第63-68页 |
4.2.1 MFCs处理不同初始浓度垃圾渗滤液的产电特性 | 第63-65页 |
4.2.2 MFC处理不同初始浓度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分析 | 第65-68页 |
4.3 垃圾渗滤液浓度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8-76页 |
4.3.1 材料和方法 | 第68-69页 |
4.3.2 老龄垃圾渗滤液浓度对单室MFC产电特征的影响 | 第69-71页 |
4.3.3 渗滤液浓度对其中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71-74页 |
4.3.4 老龄垃圾渗滤液浓度对底物pH的影响 | 第74-75页 |
4.3.5 老龄垃圾渗滤液浓度对底物可生化性影响 | 第75-76页 |
4.4 处理过老龄垃圾渗滤液为阴极液的双室MFC的性能 | 第76-82页 |
4.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6页 |
4.4.2 MFC的产电特性 | 第76-79页 |
4.4.3 MFC去除主要污染物的效果 | 第79-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5 电极参数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第84-108页 |
5.1 概述 | 第84-85页 |
5.2 电极面积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第85-98页 |
5.2.1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85-91页 |
5.2.2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91-98页 |
5.3 电极间距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第98-106页 |
5.3.1 实验 | 第98页 |
5.3.2 电极间距对MFC产电特性的影响 | 第98-101页 |
5.3.3 电极间距对COD去除效果及库伦效率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5.3.4 电极间距对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6 微生物燃料电池与电解池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 第108-120页 |
6.1 概述 | 第108页 |
6.2 实验 | 第108-109页 |
6.3 串联电解池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3页 |
6.3.1 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6.3.2 功率密度与内阻 | 第110-113页 |
6.4 串联电解池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6.4.1 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6.4.2 对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处理效果 | 第114-116页 |
6.4.3 老龄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脱出动力学分析 | 第116-117页 |
6.4.4 对渗滤液pH、电导率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20-12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20-122页 |
7.2 主要建议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0页 |
附录 | 第140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0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