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4-2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内部控制 | 第14页 |
2.1.2 内部审计 | 第14-15页 |
2.1.3 内部控制审计 | 第15页 |
2.2 海关内部控制理论 | 第15-21页 |
2.2.1 内部控制环境 | 第15-16页 |
2.2.2 风险评估 | 第16-18页 |
2.2.3 控制活动 | 第18-20页 |
2.2.4 信息与沟通 | 第20-21页 |
2.2.5 内部监督 | 第21页 |
2.3 海关内部控制审计理论 | 第21-29页 |
2.3.1 海关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 第21-22页 |
2.3.2 海关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 | 第22-28页 |
2.3.3 海关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 | 第28-29页 |
第3章 T海关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9-37页 |
3.1 T海关情况介绍 | 第29-31页 |
3.2 T海关内部控制审计现状 | 第31-33页 |
3.3 T海关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3-37页 |
3.3.1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34页 |
3.3.2 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不足 | 第34-35页 |
3.3.3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明确 | 第35页 |
3.3.4 内部控制审计后续工作不到位 | 第35页 |
3.3.5 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3.3.6 当前审计监督工作模式难以适应通关一体化后的形势 | 第36-37页 |
第4章 T海关内部控制审计完善的政策建议 | 第37-42页 |
4.1 健全审计制度体系 | 第37页 |
4.2 优化内控审计手段 | 第37-38页 |
4.2.1 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4.2.2 引进外部中介机构 | 第38页 |
4.3 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第38-39页 |
4.4 注重通关一体化改革的风险应对 | 第39页 |
4.5 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后续工作 | 第39-40页 |
4.5.1 强化对内控审计决定的执行控制 | 第39-40页 |
4.5.2 着力提升内控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 | 第40页 |
4.6 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队伍建设 | 第40-41页 |
4.7 实行区域海关审计监督工作改革 | 第41-42页 |
第5章 结论以及启示 | 第42-43页 |
5.1 研究结论和创新之处 | 第42页 |
5.2 不足及深入方向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