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铁蛋白纳米递药系统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缺血性脑卒中 | 第15-20页 |
1.1.1 缺血性脑卒中的概述 | 第15页 |
1.1.2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 | 第15-18页 |
1.1.3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 第18页 |
1.1.4 ROS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 第18-20页 |
1.2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 第20-22页 |
1.3 铁蛋白纳米载体 | 第22-26页 |
1.4 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纳米药物 | 第26-30页 |
1.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MCAO模型的制备和评价 | 第32-37页 |
2.1 前言 | 第32页 |
2.2 材料和仪器 | 第32-3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2.3 试剂的配制 | 第3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2.3.1 MCAO模型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2 MCAO模型的评价 | 第34页 |
2.4 结果和讨论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载药铁蛋白的制备 | 第37-46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材料和仪器 | 第37-3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3.2.3 试剂的配制 | 第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3.3.1 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构建 | 第39-40页 |
3.3.2 蛋白的验证 | 第40页 |
3.3.3 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 | 第40-41页 |
3.3.4 铁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1页 |
3.3.5 铁蛋白的表征 | 第41页 |
3.3.6 铁蛋白装载姜黄素 | 第41-42页 |
3.3.7 蛋白载药后的表征 | 第42页 |
3.4 结果和讨论 | 第42-45页 |
3.4.1 铁蛋白的合成和表征 | 第42-43页 |
3.4.2 姜黄素的装载 | 第43-44页 |
3.4.3 铁蛋白载药后的表征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载药铁蛋白的细胞实验 | 第46-55页 |
4.1 前言 | 第46页 |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6-48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4.2.3 试剂的配制 | 第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4.3.1 细胞毒性 | 第48-49页 |
4.3.2 细胞摄取 | 第49-50页 |
4.3.3 ROS的清除 | 第50页 |
4.4 结果和讨论 | 第50-54页 |
4.4.1 细胞毒性 | 第51页 |
4.4.2 细胞摄取 | 第51-52页 |
4.4.3 ROS的清除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载药铁蛋白的体内实验 | 第55-69页 |
5.1 前言 | 第55页 |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5-57页 |
5.2.1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5.2.2 主要试剂 | 第56页 |
5.2.3 所用的试剂配制 | 第56-5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7-61页 |
5.3.1 模型构建及给药 | 第57页 |
5.3.2 体内靶向性的验证 | 第57-58页 |
5.3.3 脑梗死面积的检测 | 第58页 |
5.3.4 脑水肿的测定 | 第58页 |
5.3.5 尼氏染色 | 第58-59页 |
5.3.6 炎症因子 | 第59-60页 |
5.3.7 p53蛋白的表达 | 第60-61页 |
5.4 结果和讨论 | 第61-68页 |
5.4.1 载体的靶向能力 | 第61页 |
5.4.2 脑梗死面积 | 第61-63页 |
5.4.3 尼氏染色 | 第63-65页 |
5.4.4 脑水肿含量 | 第65页 |
5.4.5 炎症因子 | 第65-67页 |
5.4.6 p53的表达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