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概念阐释及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二)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预防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 现有研究之缺憾和不足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架构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 内容架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预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4-20页 |
一、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预防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17页 |
(一)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具有严重危害性 | 第14-15页 |
(二)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预防是法理价值的需要及诠释 | 第15-17页 |
二、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预防的可行性 | 第17-20页 |
(一)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预防研究具备法律依据及理论支持 | 第17-18页 |
(二)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预防研究具备实践经验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彝良地区2007—2016年特殊人群涉毒犯罪为例 | 第20-32页 |
一、特殊人群涉毒犯罪现状 | 第20-26页 |
(一) 司法诉讼难 | 第20-23页 |
(二) 重复犯罪率高 | 第23-24页 |
(三) 以贩养吸现象严重 | 第24-25页 |
(四) 毒品犯罪黑数高 | 第25-26页 |
二、特殊人群涉毒犯罪的原因分析 | 第26-32页 |
(一) 不合理的公安行政司法绩效考核机制 | 第26-28页 |
(二) 毒品犯罪侦查难度大 | 第28-29页 |
(三) 社区功能弱化 | 第29-30页 |
(四) 供求关系影响下的毒品消费市场 | 第30-31页 |
(五) 犯罪亚文化现象突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预防的建议 | 第32-40页 |
一、改良公安司法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机制 | 第32-34页 |
(一) 改良数字化的考核方式,实现量化考核和质化考核相统一 | 第32-33页 |
(二) 取消执法安全一票否决的考核体系 | 第33页 |
(三) 注重对执法人员的德、能、勤、廉考核,最大限度发挥执法人员的能动性 | 第33-34页 |
二、充分发挥社区功能 | 第34-35页 |
(一) 强化社区安全和美化社区坏境 | 第34页 |
(二) 加强社区制度建设 | 第34-35页 |
(三) 构建良好社区文化 | 第35页 |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刑事政策 | 第35-36页 |
(一) 制定打防并举的刑事政策 | 第36页 |
(二) 制定的刑事政策要宽严相济 | 第36页 |
四、萎缩毒品消费和流通市场 | 第36-38页 |
(一) 加大收戒力度,萎缩毒品消费市场 | 第37页 |
(二) 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区域协作,切断毒品生产及流通脉络 | 第37-38页 |
五、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及挖掘民间禁毒力量 | 第38-40页 |
(一) 广泛开展毒品宣传教育工作 | 第38-39页 |
(二) 努力挖掘民间禁毒力量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