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In2O3基纳米颗粒中的d0铁磁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稀磁半导体概述第8-12页
        1.1.1 稀磁半导体的研究历史第9-11页
        1.1.2 d~0铁磁性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In_2O_3基磁性半导体的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In_2O_3材料简介第12-14页
        1.2.2 In_2O_3基材料中的d~0铁磁性的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样品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第20-34页
    2.1 In_2O_3的主要制备方法第20-22页
        2.1.1 溶胶-凝胶法简介第20-22页
    2.2 样品的主要表征方法第22-34页
        2.2.1 样品的物相结构分析第22-24页
        2.2.2 样品的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分析第24-28页
        2.2.3 样品的元素价态分析第28-29页
        2.2.4 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第29-31页
        2.2.5 样品的光学特性分析第31-32页
        2.2.6 样品的磁学特性分析第32-34页
第3章 退火温度对纯氧化铟纳米颗粒的d~0铁磁性影响第34-42页
    3.1 In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第34-35页
    3.2 In_2O_3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能分析第35-41页
        3.2.1 In_2O_3纳米颗粒的形貌和晶体结构分析第35-36页
        3.2.2 In_2O_3纳米颗粒的元素价态分析第36-38页
        3.2.3 In_2O_3纳米颗粒的拉曼散射分析第38-39页
        3.2.4 In_2O_3纳米颗粒的光致发光谱分析第39-40页
        3.2.5 In_2O_3纳米颗粒的磁学特性分析第40-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d~0元素掺杂对氧化铟纳米颗粒磁性的影响第42-62页
    4.1 Li-In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与物理特性分析第42-50页
        4.1.1 Li-In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2-43页
        4.1.2 Li-In_2O_3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分析第43-44页
        4.1.3 Li-In_2O_3纳米颗粒的形貌分析第44-45页
        4.1.4 Li-In_2O_3纳米颗粒的元素价态分析第45-46页
        4.1.5 Li-In_2O_3纳米颗粒的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46-47页
        4.1.6 Li-In_2O_3纳米颗粒的磁性分析第47-48页
        4.1.7 Li-In_2O_3体系的能态密度分析第48-50页
    4.2 Mg-In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物理特性分析第50-54页
        4.2.1 Mg-In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第50页
        4.2.2 Mg-In_2O_3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及元素分布分析第50-51页
        4.2.3 Mg-In_2O_3纳米颗粒的元素价态分析第51-52页
        4.2.4 Mg-In_2O_3纳米颗粒的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52-53页
        4.2.5 Mg-In_2O_3纳米颗粒的磁性分析第53-54页
    4.3 Sn和Mg共掺的In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物理特性分析第54-60页
        4.3.1 Sn和Mg共掺的In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第54-55页
        4.3.2 Sn和Mg共掺的In_2O_3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第55-56页
        4.3.3 Sn和Mg共掺的In_2O_3纳米颗粒的X光电子能谱分析第56-57页
        4.3.4 Sn和Mg共掺的In_2O_3纳米颗粒的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57-58页
        4.3.5 Sn和Mg共掺的In_2O_3纳米颗粒的磁性分析第58-60页
    4.4 本章总结第60-62页
第5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硕士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已完成的论文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锆晶型对其负载的钼基催化剂耐硫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离聚物弹性体增韧聚乳酸共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