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

核电主管道Z3CN20.09M不锈钢的热老化及无损评估方法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38页
    2.1 核电站主管道的热老化第15-18页
        2.1.1 核电站简介第15-16页
        2.1.2 一回路主管道的热老化第16-18页
    2.2 热老化对双相不锈钢性能的影响第18-24页
        2.2.1 热老化对冲击吸收功的影响第18-19页
        2.2.2 热老化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第19-21页
        2.2.3 热老化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第21-22页
        2.2.4 热老化对断裂韧性的影响第22页
        2.2.5 热老化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第22-23页
        2.2.6 热老化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2.3 热老化过程中组织形貌的变化第24-29页
        2.3.1 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的研究第24-26页
        2.3.2 透射电镜对热老化组织的研究第26-28页
        2.3.3 原子探针对热老化组织的研究第28-29页
    2.4 双相不锈钢热老化脆化评估方法第29-36页
        2.4.1 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的Chopra预测模型第29-30页
        2.4.2 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的显微硬度评估方法第30-32页
        2.4.3 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的超声波检测评估方法第32-33页
        2.4.4 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的磁性检测评估方法第33-35页
        2.4.5 不锈钢的涡流检测评估方法第35-36页
    2.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6-38页
3 研究内容与实验技术第38-51页
    3.1 实验材料第38-40页
        3.1.1 材料成分和组织第38-39页
        3.1.2 试样第39-40页
    3.2 实验方案第40-42页
        3.2.1 热老化实验方法第40-41页
        3.2.2 热老化温度第41页
        3.2.3 热老化时间第41-42页
    3.3 实验内容及技术路线第42-43页
        3.3.1 实验内容第42-43页
        3.3.2 技术路线第43页
    3.4 时效老化实验第43-44页
    3.5 组织结构观察与分析第44-47页
        3.5.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4-45页
        3.5.2 金相组织观察第45页
        3.5.3 透射电镜观察第45-46页
        3.5.4 断口形貌观察第46-47页
    3.6 力学性能测试第47页
        3.6.1 显微硬度测试第47页
        3.6.2 冲击性能测试第47页
    3.7 涡流检测第47-51页
        3.7.1 涡流检测原理第47-49页
        3.7.2 涡流检测设备及方法第49-51页
4 热老化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第51-64页
    4.1 热老化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第51-57页
        4.1.1 400℃热老化对冲击吸收功的影响第51-52页
        4.1.2 其它温度下热老化对冲击吸收功的影响第52-53页
        4.1.3 热老化温度对冲击吸收功的影响第53-54页
        4.1.4 分析与讨论第54-56页
        4.1.5 热老化对冲击断口形貌的影响第56-57页
    4.2 热老化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第57-61页
        4.2.1 400℃热老化对铁素体相显微硬度的影响第57-58页
        4.2.2 其它温度下热老化对铁素体相显微硬度的影响第58-59页
        4.2.3 热老化温度对铁素体相显微硬度的影响第59-60页
        4.2.4 热老化对奥氏体相显微硬度的影响第60-61页
    4.3 冲击吸收功与铁素体显微硬度的关系第61-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热老化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第64-83页
    5.1 热力学计算及非平衡凝固第64-67页
        5.1.1 合金的相图热力学计算第64-65页
        5.1.2 不锈钢非平衡凝固过程第65-67页
    5.2 光学显微组织第67-69页
        5.2.1 低倍光学显微组织第67-69页
        5.2.2 高倍光学显微组织第69页
    5.3 铁素体相体积分数的测定第69-74页
        5.3.1 金相法测定铁素体相含量第70-72页
        5.3.2 图谱法计算铁素体相含量第72-73页
        5.3.3 分析和讨论第73-74页
    5.4 X射线衍射分析第74-75页
    5.5 TEM观察第75-82页
        5.5.1 初始态材料第75-76页
        5.5.2 热老化1400小时第76-77页
        5.5.3 热老化4000小时第77-78页
        5.5.4 热老化10000小时第78-80页
        5.5.5 分析和讨论第80-82页
    5.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6 双相不锈钢的热老化脆化动力学分析第83-104页
    6.1 热老化激活能第83-84页
    6.2 国产双相不锈钢Z3CN20.09M的热老化激活能第84-92页
        6.2.1 利用显微硬度计算热老化激活能第84-90页
        6.2.2 利用夏比冲击吸收功计算热老化激活能第90-91页
        6.2.3 利用化学成分计算热老化激活能第91页
        6.2.4 分析与讨论第91-92页
    6.3 老化参数、显微硬度及冲击吸收功的关系第92-102页
        6.3.1 热老化参数P第93页
        6.3.2 热老化参数P与显微硬度的关系第93-98页
        6.3.3 老化参数与冲击功的关系第98-100页
        6.3.4 冲击功实验值和计算值第100-101页
        6.3.5 冲击吸收功与铁素体显微硬度的关系第101-102页
    6.4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7 热老化双相不锈钢的涡流检测第104-120页
    7.1 涡流检测参数的选择第104-109页
        7.1.1 检测频率第104-105页
        7.1.2 增益第105-106页
        7.1.3 平衡第106页
        7.1.4 检测探头第106-109页
    7.2 工作电压对涡流检测信号的影响第109页
    7.3 热老化试样涡流信号的校准第109-111页
    7.4 热老化对涡流信号的影响第111-118页
        7.4.1 低频探头检测涡流信号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第111-114页
        7.4.2 高频探头检测涡流信号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第114-115页
        7.4.3 分析与讨论第115-118页
    7.5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8 涡流信号幅值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第120-133页
    8.1 380℃热老化合金的涡流信号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第120-123页
        8.1.1 涡流提离信号幅值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第120-122页
        8.1.2 显微硬度、冲击吸收功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关系第122-123页
    8.2 400℃热老化涡流信号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第123-127页
        8.2.1 涡流提离信号幅值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第123-125页
        8.2.2 显微硬度、冲击吸收功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关系第125-127页
        8.2.3 涡流检测频率的确定第127页
    8.3 幅值降低百分数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第127-131页
        8.3.1 幅值降低百分数第128-131页
        8.3.2 幅值降低百分数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第131页
    8.4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9 结论与创新点第133-136页
    9.1 结论第133-134页
    9.2 创新点第134页
    9.3 展望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5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5-14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铁矿烧结物料调控的SO2和NOx协同减排规律研究
下一篇:基于AlCl3/[EMIm]Cl离子液体铝基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