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综述: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症状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15-36页 |
1.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症状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1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分布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 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的动态改变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2.1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标准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2.2 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分布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 糖尿病肾病证候动态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2.4 糖尿病肾病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3. 慢性肾脏病及慢性肾衰竭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3.1 慢性肾脏病及慢性肾衰竭患者证侯分布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3.2 慢性肾脏病及慢性肾衰竭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4. 慢性肾脏病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4.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Lipocalin, NGAL) | 第24页 |
4.2 炎性及氧化应激标记物 | 第24-26页 |
4.3 慢性肾脏病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4.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与Tubular reabsorption of phosphate(TRP) | 第27页 |
4.5 心肌坏死标志物 | 第27-28页 |
5. 小结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文献计量分析—国内外对中医与慢性肾脏病相关领域的关注点对比研究 | 第36-47页 |
1 前言 | 第3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2.1 文献的检索与获取 | 第36-37页 |
2.2 文献的筛选 | 第37页 |
2.3 资料提取 | 第37页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7-3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8-43页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第38页 |
3.2 纳入文献结果出版资料分析 | 第38-40页 |
3.3 纳入研究文献的研究内容分析 | 第40-43页 |
3.4 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4.1 中医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领域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 第43-44页 |
4.2 加强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劣势研究 | 第44-45页 |
4.3 研究方向应向“病、证、症”结合转变 | 第45页 |
5 小结 | 第45-47页 |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 第47-70页 |
前言 | 第47-49页 |
研究方法 | 第49-5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49-51页 |
2 信息采集 | 第51页 |
3. 观察指标 | 第51-52页 |
4. 统计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 | 第53-63页 |
1 慢性肾脏病患者一般情况 | 第53-55页 |
2 中医症状分布 | 第55-56页 |
3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 第56-59页 |
4 相关性分析 | 第59-63页 |
讨论 | 第63-70页 |
1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症状分布变化情况的分析 | 第63-65页 |
2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变化情况的分析 | 第65-66页 |
3 症状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4 量表评分与患者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 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创新点 | 第74-75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92页 |
附录1 文献计量分析所纳入文献列表 | 第76-86页 |
附录2 慢性肾脏病患者信息采集表 | 第86-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