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羊痘病原 | 第11-13页 |
1.1.1 羊痘病毒的理化特性 | 第11页 |
1.1.2 羊痘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11-12页 |
1.1.3 羊痘病毒的分离培养 | 第12-13页 |
1.2 羊痘的流行病学特征 | 第13页 |
1.3 羊痘的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1.4 羊痘的病理变化 | 第14页 |
1.5 羊痘的诊断与防制 | 第14-16页 |
1.5.1 羊痘的诊断 | 第14-15页 |
1.5.2 防制措施 | 第15-16页 |
1.6 羊痘的免疫及疫苗 | 第16页 |
1.7 重组山羊痘病毒的应用 | 第16-17页 |
1.8 羊痘病毒KLP2及ANK基因 | 第17-18页 |
1.9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羊源原代细胞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 第19-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19-20页 |
2.1.2 方法 | 第20-21页 |
2.2 结果 | 第21-23页 |
2.2.1 正常细胞的培养结果 | 第21-22页 |
2.2.2 绵羊睾丸原代细胞和胎羊皮肤原代细胞复苏、传代的比较 | 第22页 |
2.2.3 细胞接毒培养结果 | 第22-23页 |
2.3 讨论 | 第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山羊痘病毒毒力因子KLP2基因缺失病毒的重组及纯化 | 第24-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3.1.2 方法 | 第25-28页 |
3.2 结果 | 第28-31页 |
3.2.1 重组病毒纯化 | 第28-29页 |
3.2.2 重组病毒纯化的PCR鉴定 | 第29-30页 |
3.2.3 重组病毒毒力效果评价 | 第30-31页 |
3.3 讨论 | 第31-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山羊痘病毒THX株2个AN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34-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0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4.1.2 方法 | 第35-40页 |
4.2 结果 | 第40-42页 |
4.2.1 分段PCR扩增目的基因 | 第40页 |
4.2.2 融合PCR扩增目的基因 | 第40页 |
4.2.3 菌液PCR检验结果 | 第40-41页 |
4.2.4 PCR检验质粒表达结果 | 第41-42页 |
4.2.5 重组病毒结果 | 第42页 |
4.3 讨论 | 第42-44页 |
4.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