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UV/Fe(Ⅲ)-EDDS体系光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0页
    1.1 光催化技术第10-13页
        1.1.1 非均相光催化技术第10-11页
        1.1.2 均相光催化第11页
        1.1.3 UV/Fe(Ⅲ)/羧酸盐体系光化学特性及研究第11-13页
    1.2 EDDS性质及应用现状第13-16页
        1.2.1 EDDS的性质第13-14页
        1.2.2 EDDS的应用现状第14-16页
    1.3 环境污染物的性质第16-18页
        1.3.1 活性艳红X-3B的性质与危害第16-17页
        1.3.2 尼泊金酯类的性质与危害第17-18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及内容第18-20页
        1.4.1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方法第20-27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0-21页
        2.1.1 试剂第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 光降解实验第21-27页
        2.2.1 实验装置第21页
        2.2.2 有机物标准曲线及其自身紫外可见吸收第21-24页
        2.2.3 体系中活性物种的测定方法第24页
        2.2.4 红外光谱分析第24页
        2.2.5 GC-MS分析第24-25页
        2.2.6 响应面优化法第25-26页
        2.2.7 总有机碳(TOC)分析第26-27页
第三章 Fe(Ⅲ)-EDDS配合物体系光降解性能分析第27-37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Fe(Ⅲ)-EDDS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情况对比第28-31页
        3.2.1 不同体系紫外光吸收情况的研究第28-29页
        3.2.2 Fe(Ⅲ)浓度对体系紫外光吸收情况的影响第29页
        3.2.3 EDDS浓度对体系紫外光吸收情况的影响第29-30页
        3.2.4 溶液pH值对体系紫外光吸收情况的影响第30-31页
    3.3 Fe(Ⅲ)-EDDS体系活性物种的检测第31-35页
        3.3.1 羟基自由基的测定第31-34页
        3.3.2 过氧化氢的测定第34-35页
    3.4 Fe(Ⅲ)-EDDS降解过程中TOC的变化第35页
    3.5 Fe(Ⅲ)-EDDS体系降解过程的研究第35-36页
    3.6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Fe(Ⅲ)-EDDS体系紫外光降解活性艳红X-3B284.1 引言第37-52页
    4.1 引言第37-38页
    4.2 实验方法第38页
        4.2.1 取样及测定方法第38页
        4.2.2 一级动力学模拟第38页
        4.2.3 自由基影响测定方法第3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8-48页
        4.3.1 活性艳红X-3B对比实验第38-39页
        4.3.2 体系pH值的影响第39-40页
        4.3.3 Fe(Ⅲ)-EDDS浓度变化对活性艳红X-3B的影响第40-41页
        4.3.4 Fe(Ⅲ)-EDDS比例变化对活性艳红X-3B的影响第41-42页
        4.3.5 一级动力学分析第42-43页
        4.3.6 体系产生的自由基对X-3B降解的影响第43-44页
        4.3.7 响应面曲线法最优实验条件分析第44-48页
    4.4 结果表征第48-50页
        4.4.1 活性艳红X-3B紫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4.4.2 X-3B外光谱图分析第49页
        4.4.3 Fe(Ⅲ)-EDDS体系降解活性艳红X-3B的GC-MS分析第49-50页
    4.5 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Fe(Ⅲ)-EDDS体系紫外光降解尼泊金甲酯第52-67页
    5.1 引言第52-53页
    5.2 实验方法和仪器第53页
        5.2.1 取样及测定方法第53页
        5.2.2 一级动力学模拟第5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5.3.1 尼泊金甲酯降解的对照实验第53-54页
        5.3.2 溶液初始pH值对尼泊金甲酯降解的影响第54-56页
        5.3.3 EDDS初始浓度变化对尼泊金甲酯降解的影响第56-57页
        5.3.4 Fe(Ⅲ)初始浓度变化对尼泊金甲酯降解的影响第57-58页
        5.3.5 不同体系对尼泊金甲酯降解的对比第58-59页
        5.3.6 体系产生的自由基对尼泊金甲酯降解的影响第59-60页
        5.3.7 最优实验条件分析第60-64页
        5.3.8 尼泊金甲酯降解产物的分析及光降解途径第64-65页
    5.4 小结第65-67页
结论及展望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附录B:降解产物离子流谱图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碳储量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老运粮河现状调查和河道生境改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