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改性磷酸铁制备掺杂碳纳米管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固废磷化渣处理与处置第12-14页
        1.2.1 固废磷化渣的形成第12-13页
        1.2.2 固废磷化渣的危害第13页
        1.2.3 国内外固废磷化渣的处理现状第13-14页
    1.3 氮掺杂碳纳米管概述第14-17页
        1.3.1 氮掺杂碳纳米管的性质第14-15页
        1.3.2 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制备第15-16页
        1.3.3 氮掺杂碳纳米管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难降解有机废水第17-19页
        1.4.1 难降解有机废水种类与危害第17-18页
        1.4.2 难降解有机废水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19-21页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表征第21-24页
    2.1 实验试剂第21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1-22页
    2.3 材料表征第22-24页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2页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2页
        2.3.3 X射线衍射仪第22页
        2.3.4 X射线荧光光谱仪第22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第22-23页
        2.3.6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第23页
        2.3.7 比表面积分析仪第23-24页
第三章 不同条件下NCNTS/FEPO_4的制备与研究第24-31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实验部分第24-25页
        3.2.1 NCNTs/FePO_4的制备第24页
        3.2.2 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24-2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5-30页
        3.3.1 NCNTs/FePO_4材料形貌分析第25-27页
        3.3.2 NCNTs/FePO_4材料结构XRD分析第27-28页
        3.3.3 NCNTs/FePO_4材料FTIR分析第28页
        3.3.4 NCNTs/FePO_4材料BET分析第28-29页
        3.3.5 NCNTs/FePO_4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NCNTS/FEPO_4对罗丹明B模拟印染废水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1-39页
    4.1 引言第31页
    4.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4.2.1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31-32页
        4.2.2 自由基猝灭实验第3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4.3.1 不同体系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第32-33页
        4.3.2 染料初始浓度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第33页
        4.3.3 催化剂含量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第33-34页
        4.3.4 氧化剂含量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第34-35页
        4.3.5 pH值不同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第35页
        4.3.6 合成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第35-36页
        4.3.7 机理分析第36-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NCNTS/FEPO_4对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9-45页
    5.1 引言第39页
    5.2 实验部分第39页
        5.2.1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39页
        5.2.2 自由基猝灭实验第3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5.3.1 催化剂的UV-vis漫反射分析第39-40页
        5.3.2 不同体系对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的去除率影响第40-41页
        5.3.3 催化剂含量对甲基橙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1页
        5.3.4 氧化剂含量对甲基橙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5.3.5 pH值不同对甲基橙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5.3.6 材料循环性能测试第43页
        5.3.7 乙醇含量对自由基的猝灭影响第43-44页
    5.4 本章的小结第44-4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6.1 结论第45页
    6.2 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柠檬酸还原性体系浸出废旧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制备氧化钴及其光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