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1.1 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在植物发育中的特征和作用 | 第10页 |
1.1.2 植物液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0-12页 |
1.1.3 禾谷类种子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2-13页 |
1.2 植物激素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3-14页 |
1.3 植物液泡加工酶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1 液泡加工酶分类及类似半胱氨酸酶活性特征 | 第14页 |
1.3.2 液泡加工酶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4-15页 |
1.4 植物微丝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1 微丝结构与功能 | 第15-16页 |
1.4.2 微丝对液泡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16页 |
1.4.3 微丝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2.2.1 材料培养 | 第18页 |
2.2.2 水稻总RNA提取及检测 | 第18页 |
2.2.3 cDNA的合成 | 第18-19页 |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9页 |
2.2.5 VPE活性测定 | 第19-20页 |
2.2.6 caspase-1及caspase-3活性测定 | 第20页 |
2.2.7 水稻糊粉层细胞存活率检测 | 第20页 |
2.2.8 微丝形态检测 | 第20-21页 |
2.2.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7页 |
3.1 水稻全种子、胚和糊粉层总RNA检测及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22-25页 |
3.2 与水稻种子萌发相关的糊粉层OsVPE的确定 | 第25-28页 |
3.2.1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OsVPEs转录水平及VPE活性分析 | 第25-27页 |
3.2.2 萌发水稻种子糊粉层中OsVPE3基因表达水平 | 第27-28页 |
3.3 水稻糊粉层OsVPE3类似Caspase-1及类似Caspase-3活性检测 | 第28-30页 |
3.4 外源GA、ABA对水稻糊粉层OsVPE3转录水平及VPE活性的影响 | 第30-35页 |
3.4.1 GA诱导水稻糊粉层中OsVPE3表达 | 第30-31页 |
3.4.2 GA、ABA对糊粉层OsVPE3转录水平及活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3 外源GA、ABA对水稻糊粉层PCD的影响 | 第33-35页 |
3.5 糊粉层液泡形态与微丝结构观察 | 第35-43页 |
3.5.1 不同液泡形态下微丝特征 | 第35-41页 |
3.5.2 微丝解聚剂及解聚抑制剂剂和Ac-YVAD-CMK作用下微丝的形态观察 | 第41-43页 |
3.6 微丝解聚剂及稳定剂对OsVPE3基因表达水平及VPE活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3.7 OsVPE与微丝对糊粉层PCD的影响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2页 |
4.1 OsVPE3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类似caspase活性 | 第47-48页 |
4.2 GA对水稻糊粉层OsVPE3的诱导作用 | 第48-49页 |
4.3 微丝结构变化影响液泡融合进程 | 第49-50页 |
4.4 OsVPE3、微丝诱导PCD进程 | 第50-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缩略词汇表 | 第63-64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