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概况 | 第13-14页 |
1.2 聚乳酸的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1.3 聚乳酸的性能极其应用 | 第15-18页 |
1.3.1 聚乳酸的性能 | 第15-17页 |
1.3.2 聚乳酸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聚乳酸的合成方法 | 第18-21页 |
1.4.1 聚乳酸的合成原料 | 第18-19页 |
1.4.2 乳酸直接缩聚法 | 第19-20页 |
1.4.3 丙交酯开环聚合法 | 第20-21页 |
1.5 聚乳酸的聚合工艺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5.1 溶液聚合 | 第21页 |
1.5.2 熔融/固相聚合 | 第21-22页 |
1.5.3 微波辐射聚合 | 第22-23页 |
1.5.4 双螺杆挤出反应聚合 | 第23-24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1.7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6页 |
2.2 聚乳酸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1 L-丙交酯与催化剂体系的预混合 | 第26页 |
2.2.2 双螺杆反应挤出法制备聚乳酸 | 第26-27页 |
2.2.3 聚合产物的提纯 | 第27页 |
2.3 测试 | 第27-31页 |
2.3.1 L-丙交酯旋光度及光学纯度测试 | 第27-28页 |
2.3.2 聚合产物的旋光度及光学纯度测试 | 第28页 |
2.3.3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试 | 第28页 |
2.3.4 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28页 |
2.3.5 L-丙交酯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6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试 | 第29页 |
2.3.7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 | 第29页 |
2.3.8 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 | 第29页 |
2.3.9 热失重(TG)测试 | 第29-30页 |
2.3.10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双螺杆反应挤出法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1-50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L-丙交酯原料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31-36页 |
3.2.1 L-丙交酯的基本性质 | 第31-32页 |
3.2.2 L-丙交酯的纯度分析 | 第32-33页 |
3.2.3 L-丙交酯的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3.2.4 L-丙交酯的熔点分析 | 第34-35页 |
3.2.5 L-丙交酯的旋光度和光学纯度分析 | 第35-36页 |
3.2.6 L-丙交酯的~1H-NMR分析 | 第36页 |
3.3 双螺杆反应挤出法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36-44页 |
3.3.1 L-丙交酯原料纯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催化剂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5 聚合温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6 螺杆转速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聚合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分析 | 第44-48页 |
3.4.1 FT-IR分析 | 第44-45页 |
3.4.2 ~1H-NMR分析 | 第45-46页 |
3.4.3 XRD分析 | 第46页 |
3.4.4 DSC分析 | 第46-47页 |
3.4.5 TG/DTG分析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双螺杆反应挤出法L-丙交酯开环聚合动力学的探究 | 第50-63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双螺杆反应挤出法辛酸亚锡催化L-丙交酯开环的聚合特征 | 第51-52页 |
4.3 双螺杆反应挤出法辛酸亚锡催化L-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 | 第52-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页 |
5.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