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机器视觉概述 | 第10-13页 |
1.2.1 机器视觉系统的组成 | 第11页 |
1.2.2 机器视觉应用分类 | 第11-13页 |
1.3 机器视觉在废弃电路板元件定位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与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废弃电路板贴片元件定位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7-30页 |
2.1 系统设计要求及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页 |
2.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17-26页 |
2.2.1 工业相机的选择 | 第18-20页 |
2.2.2 相机镜头的选择 | 第20-22页 |
2.2.3 图像采集卡的选择 | 第22-23页 |
2.2.4 光源及照明方式的选择 | 第23-26页 |
2.3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第26-29页 |
2.3.1 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26-27页 |
2.3.2 软件架构设计与功能分析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废弃电路板图像预处理 | 第30-41页 |
3.1 图像灰度化 | 第30-35页 |
3.1.1 灰度化基本概念 | 第30-31页 |
3.1.2 常用灰度化算法 | 第31-32页 |
3.1.3 图像灰度化实现 | 第32-35页 |
3.2 图像增强 | 第35-37页 |
3.2.1 图像增强基本概念 | 第35页 |
3.2.2 基于灰度直方图的图像增强技术 | 第35-37页 |
3.3 图像滤波 | 第37-39页 |
3.3.1 图像滤波基本概念 | 第37页 |
3.3.2 常用滤波算法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相机系统的标定 | 第41-55页 |
4.1 针孔成像模型的标定 | 第41-44页 |
4.2 非线性模型的标定 | 第44-46页 |
4.3 相机标定方法 | 第46-48页 |
4.4 系统标定实验 | 第48-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废弃电路板贴片元件定位研究及实验 | 第55-71页 |
5.1 贴片元件图像定位方案 | 第55-56页 |
5.2 贴片元件图像匹配定位算法 | 第56-59页 |
5.2.1 基于灰度的贴片元件模板匹配定位算法 | 第56-57页 |
5.2.2 贴片元件模板图像旋转 | 第57-59页 |
5.3 贴片元件匹配模板制作 | 第59-62页 |
5.4 废弃电路板贴片元件定位实验 | 第62-66页 |
5.4.1 废弃电路板贴片元件定位步骤 | 第62-63页 |
5.4.2 废弃电路板贴片元件定位结果 | 第63-66页 |
5.5 废弃电路板贴片元件定位结果验证 | 第66-70页 |
5.5.1 废弃电路板贴片元件拆卸平台控制系统设计 | 第66-69页 |
5.5.2 基于废弃电路板贴片元件视觉定位结果的拆卸实验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