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泥泥狗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数字化保护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淮阳泥泥狗文化及其资源价值研究 | 第17-31页 |
2.1 文化的概念 | 第17页 |
2.2 淮阳泥泥狗文化起源 | 第17-20页 |
2.2.1 淮阳泥泥狗概况 | 第17-18页 |
2.2.2 淮阳泥泥狗与地区文化 | 第18-19页 |
2.2.3 淮阳泥泥狗与民俗活动 | 第19-20页 |
2.3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 | 第20-28页 |
2.3.1 淮阳泥泥狗有形资源 | 第20-24页 |
2.3.2 淮阳泥泥狗无形资源 | 第24-28页 |
2.4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优势与价值分析 | 第28-30页 |
2.4.1 资源优势 | 第28-29页 |
2.4.2 价值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数字化建模 | 第31-49页 |
3.1 泥泥狗文化资源数字化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31-33页 |
3.1.1 信息空间理论 | 第31-33页 |
3.1.2 本体论 | 第33页 |
3.2 泥泥狗文化资源数字采集方法 | 第33-43页 |
3.2.1 数字采集的原则 | 第34页 |
3.2.2 数字采集的内容 | 第34-35页 |
3.2.3 基于展示传播的数字采集 | 第35-38页 |
3.2.4 基于文化资源创新的数字采集 | 第38-43页 |
3.3 泥泥狗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工处理 | 第43-44页 |
3.4 泥泥狗文化资源数字化知识组织 | 第44-48页 |
3.4.1 泥泥狗本体模型框架 | 第45-46页 |
3.4.2 泥泥狗文化资源数字化信息层次结构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63页 |
4.1 平台的建设目标 | 第49页 |
4.2 数据库平台整体设计 | 第49-54页 |
4.2.1 平台需求分析 | 第49-50页 |
4.2.2 平台功能设计 | 第50-51页 |
4.2.3 平台结构设计 | 第51-52页 |
4.2.4 平台数据库设计 | 第52-54页 |
4.3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界面设计 | 第54-61页 |
4.3.1 平台信息框架设计 | 第54页 |
4.3.2 视觉框架设计 | 第54-56页 |
4.3.3 界面视觉呈现设计 | 第56-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 第63-73页 |
5.1 文创产品的特点 | 第63页 |
5.2 泥泥狗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形式 | 第63-64页 |
5.3 泥泥狗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应用 | 第64-72页 |
5.3.1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纹”的创新 | 第64-67页 |
5.3.2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质”的创新 | 第67页 |
5.3.3 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意”的创新 | 第67-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73页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73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A 泥泥狗造型总结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