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基于新型给体单元D-A共聚物: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1页
    1.1 背景知识第12-13页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简介第13-17页
        1.2.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第13-14页
        1.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5页
        1.2.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表征参数第15页
        1.2.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第15-16页
        1.2.5 理想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原则第16-17页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第17-36页
        1.3.1 全给体材料第17-18页
        1.3.2 D-A型共聚物第18-36页
    1.4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研究内容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51页
第二章 材料以及器件制备和表征测试第51-55页
    2.1 材料合成第51-52页
        2.1.1 主要原料和试剂第51-52页
    2.2 材料纯化第52页
    2.3 材料表征第52-54页
    2.4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BHJPSCs)制备第54页
    2.5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测试与表征第54-55页
第三章 基于噻吩并吲哚(TI)和苯并噻二唑(BT)D-A共轭聚合物:合成、表征和侧链对光伏性能的影响第55-73页
    3.1 引言第55-57页
    3.2 实验部分第57-61页
        3.2.1 单体合成第58-60页
        3.2.2 聚合物合成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69页
        3.3.1 材料合成第61-62页
        3.3.2 热稳定性第62-63页
        3.3.3 理论计算第63-64页
        3.3.4 聚合物吸收第64-65页
        3.3.5 聚合物电化学第65-66页
        3.3.6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第66-67页
        3.3.7 光伏性能第67-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第四章 基于噻吩并吲哚(TI)和苯并噻二唑(BT)D-A共轭聚合物:噻吩单元对光伏性能的影响第73-88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7页
        4.2.1 单体合成第75-76页
        4.2.2 聚合物合成第76-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84页
        4.3.1 材料合成第77-78页
        4.3.2 热稳定性第78页
        4.3.3 理论计算第78-79页
        4.3.4 聚合物吸收第79-80页
        4.3.5 聚合物电化学第80-81页
        4.3.6 X-射线衍射第81-82页
        4.3.7 光伏器件表征第82-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第五章 基于IDT五元并苯D-A共轭聚合物:结构异构性对材料性质和光伏性能的影响第88-107页
    5.1 引言第88-89页
    5.2 实验部分第89-92页
        5.2.1 单体合成第90-91页
        5.2.2 聚合物合成第91-9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2-102页
        5.3.1 材料合成第92-93页
        5.3.2 热稳定性第93页
        5.3.3 理论计算第93-95页
        5.3.4 聚合物吸收第95-96页
        5.3.5 聚合物电化学第96-97页
        5.3.6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第97-98页
        5.3.7 光伏器件表征第98-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第六章 基于TI九元并苯和苯并噻二唑(BT)D-A共轭聚合物: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和存储性能的研究第107-125页
    6.1 引言第107-108页
    6.2 实验部分第108-110页
        6.2.1 单体合成第108-110页
        6.2.2 聚合物合成第11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0-122页
        6.3.1 材料合成第110-111页
        6.3.2 热稳定性第111页
        6.3.3 理论计算第111-112页
        6.3.4 聚合物吸收第112-113页
        6.3.5 聚合物电化学第113-114页
        6.3.6 光伏性能第114-117页
        6.3.7 晶体管存储器表征第117-122页
    6.4 本章小结第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5-127页
    7.1 总结第125-126页
    7.2 展望第126-127页
附录1 化合物的NMR第127-155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55-156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56-157页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高选择性低碳烯烃产物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二维纳米层状材料电极界面结构与双电层储能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