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莱河尾矿库溃坝波及范围预测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溃坝理论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溃坝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溃坝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2.4 溃坝试验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尾矿库及溃坝砂流运动机理研究 | 第18-34页 |
2.1 尾矿库及尾矿坝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尾矿库类型 | 第18-20页 |
2.1.2 尾矿堆积坝 | 第20页 |
2.2 尾矿库溃坝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4页 |
2.2.1 我国尾矿库溃坝事故及其原因分析 | 第20-21页 |
2.2.2 尾矿库溃坝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2.3 尾矿库溃坝形式分析 | 第23-24页 |
2.3 尾矿库溃坝砂流运动理论 | 第24-30页 |
2.3.1 尾矿库溃坝砂流的自身特点 | 第24页 |
2.3.2 尾矿砂流变特性 | 第24-27页 |
2.3.3 控制方程 | 第27-30页 |
2.4 溃坝砂流的黏性 | 第30-31页 |
2.4.1 砂流的黏性 | 第30页 |
2.4.2 砂流的冲击力 | 第30-31页 |
2.5 下泄砂流演进距离的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2.5.1 滑坡体的总体规模 | 第31页 |
2.5.2 周边地形 | 第31页 |
2.5.3 砂土类型 | 第31页 |
2.5.4 流体力学机制 | 第31页 |
2.5.5 砂流的动力黏度 | 第31-32页 |
2.6 溃坝砂流的堆积特性 | 第32-33页 |
2.6.1 沟口堆积扇 | 第32页 |
2.6.2 侧向堆积 | 第32-33页 |
2.6.3 心滩堆积 | 第33页 |
2.6.4 阶地堆积 | 第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抚顺莱河尾矿库工程介绍 | 第34-4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4-35页 |
3.2 勘察目的 | 第35页 |
3.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35页 |
3.3.1 厂区位置 | 第35页 |
3.3.2 气候及水文条件 | 第35页 |
3.4 尾矿库工程地质条件 | 第35-39页 |
3.4.1 地形地貌 | 第35-36页 |
3.4.2 地层岩性构成及其分布 | 第36-39页 |
3.5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9页 |
3.6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3.7 结论与建议 | 第41-4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数值模拟计算 | 第44-76页 |
4.1 FLUENT软件介绍 | 第44-46页 |
4.1.1 利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的步骤 | 第44-45页 |
4.1.2 多相流模型 | 第45页 |
4.1.3 VOF模型 | 第45-46页 |
4.2 典型尾矿库溃坝砂流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6-50页 |
4.2.1 建立模型 | 第46-47页 |
4.2.2 设置边界条件及计算 | 第47页 |
4.2.3 计算结果及合理性分析 | 第47-50页 |
4.3 坝高对溃坝各参数的影响 | 第50-60页 |
4.3.1 不同坝高对溃坝演进距离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2 不同坝高对下泄砂流速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3 不同坝高对下泄砂流冲击力的影响 | 第55-59页 |
4.3.4 不同坝高对下泄砂流堆积高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尾矿砂动力黏度对溃坝各参数的影响 | 第60-66页 |
4.4.1 不同动力黏度对溃坝演进距离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2 不同动力黏度对溃坝演进速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4.4.3 不同动力黏度对溃坝砂流冲击力的影响 | 第64-65页 |
4.4.4 不同动力黏度对溃坝砂流堆积高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5 下游坡度对溃坝各参数的影响 | 第66-73页 |
4.5.1 不同坡度对溃坝演进距离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2 不同坡度对砂流速度的影响 | 第68-71页 |
4.5.3 不同坡度对溃坝砂流冲击力的影响 | 第71-72页 |
4.5.4 不同坡度对溃坝砂流堆积高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五章 尾矿库溃坝严重度预测评价 | 第76-84页 |
5.1 尾矿库溃坝严重度评价模型 | 第76页 |
5.2 尾矿库溃坝严重度评价 | 第76-80页 |
5.2.1 尾矿库规模 | 第76-77页 |
5.2.2 生命损失 | 第77-78页 |
5.2.3 经济损失 | 第78页 |
5.2.4 社会环境影响 | 第78-80页 |
5.2.5 尾矿库溃坝严重度分级 | 第80页 |
5.3 抚顺莱河尾矿库溃坝严重度预测评价 | 第80-83页 |
5.3.1 尾矿库规模的确定 | 第80页 |
5.3.2 生命损失的确定 | 第80-81页 |
5.3.3 经济损失的确定 | 第81-82页 |
5.3.4 社会环境的确定 | 第82-83页 |
5.3.5 抚顺莱河尾矿库溃坝严重度预测评价 | 第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
作者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