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框架及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小微企业界定及特点 | 第18-20页 |
2.1.1 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 第18-19页 |
2.1.2 小微企业特点 | 第19页 |
2.1.3 小微企业重要性 | 第19-20页 |
2.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概念 | 第20-21页 |
2.2.1 信贷风险定义及特征 | 第20页 |
2.2.2 信贷风险管理定义及内容 | 第20-21页 |
2.3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3.2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第22页 |
2.3.3 风险资产管理理论 | 第22页 |
2.3.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济南W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1 济南W银行概况 | 第23页 |
3.2 济南W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2.1 创新金融服务理念及产品 | 第23-24页 |
3.2.2 信贷规模持续扩张 | 第24-25页 |
3.2.3 小微企业拉高济南W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 第25页 |
3.3 济南W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表现形式 | 第25-27页 |
3.3.1 市场风险 | 第25-26页 |
3.3.2 信用风险 | 第26-27页 |
3.3.3 操作风险 | 第27页 |
3.4 济南W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27-31页 |
3.4.1 贷前风险管理 | 第28-29页 |
3.4.2 贷中风险管理 | 第29页 |
3.4.3 贷后风险管理 | 第29-30页 |
3.4.4 其他风险管理措施 | 第30-31页 |
第4章 济南W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1-40页 |
4.1 济南W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4.1.1 贷前调查阶段流于形式 | 第31-32页 |
4.1.2 信用评级及风险评估技术落后 | 第32-33页 |
4.1.3 贷款期限结构及贷款利率不合理 | 第33-34页 |
4.1.4 贷后风险管理不足 | 第34-35页 |
4.2 济南W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4.2.1 银行治理结构及过程不完善 | 第35-36页 |
4.2.2 信贷风险管理“软硬件”不足 | 第36-37页 |
4.2.3 信贷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4.2.4 风险意识及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 第38-39页 |
4.2.5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负面效应 | 第39-40页 |
第5章 完善济南W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40-50页 |
5.1 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过程控制的对策 | 第40-45页 |
5.1.1 加强贷前调查及风险识别 | 第40-41页 |
5.1.2 引入先进信用评级及风险评估工具 | 第41-42页 |
5.1.3 优化贷款结构及定价机制 | 第42-43页 |
5.1.4 加强贷后风险管理力度 | 第43-45页 |
5.2 改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过程控制的保障措施 | 第45-50页 |
5.2.1 优化银行治理机构与优化信贷业务流程 | 第45-46页 |
5.2.2 加快信贷风险管理“软硬件”建设 | 第46-47页 |
5.2.3 完善信贷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7-48页 |
5.2.4 提高风险意识并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 第48-49页 |
5.2.5 科学管理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