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典型层系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及其定量模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贵州省页岩气勘探现状 | 第9-10页 |
1.2.2 页岩含气量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6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4页 |
1.7 主要认识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典型层系页岩气发育地质条件 | 第17-34页 |
2.1 贵州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3页 |
2.1.1 潜质页岩地层发育概况 | 第17页 |
2.1.2 典型页岩层系沉积相 | 第17-21页 |
2.1.3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1-23页 |
2.2 贵州地区典型层系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 | 第23-34页 |
2.2.1 典型页岩空间分布 | 第23-27页 |
2.2.2 有机地球化学 | 第27-30页 |
2.2.3 储集物性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典型层系页岩含气量 | 第34-41页 |
3.1 页岩含气量获得方法 | 第34-36页 |
3.2 贵州地区典型层系页岩含气量 | 第36-41页 |
3.2.1 牛蹄塘组 | 第36-38页 |
3.2.2 五峰-龙马溪组 | 第38-39页 |
3.2.3 龙潭组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典型层系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 | 第41-64页 |
4.1 含气量主控因素分析方法 | 第41页 |
4.2 典型层系页岩含气性主控因素 | 第41-64页 |
4.2.1 一级因素 | 第41-46页 |
4.2.2 二级因素 | 第46-48页 |
4.2.3 三级因素 | 第48-64页 |
第五章 典型层系页岩含气量定量模型 | 第64-76页 |
5.1 定量模型建立方法 | 第64-65页 |
5.2 贵州地区典型层系页岩含气性定量模型 | 第65-76页 |
5.2.1 主控因素相关系数分析与参数筛选 | 第65-74页 |
5.2.2 含气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