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中国军事论文--国防建设与战备论文--军事教育、军事训练论文--军事院校、院校训练论文

军地合作的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序言第10-21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2. 实践意义第12页
    (三)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3页
        1. 海军第12-13页
        2. 海军人才第13页
        3. 军地合作培养第13页
    (四) 国内外军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7页
    (五) 基本问题、研究思路与实践运用第17-21页
        1. 本研究关注的基本问题第17页
        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7-18页
        3.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8-19页
        4. 本研究调查设计与实践运用第19-21页
二、军地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目标构建第21-30页
    (一) 军地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第21-23页
        1. 体系的内涵第21页
        2. 军事人才培养的内涵第21-22页
        3. 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第22-23页
    (二) 军地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原则第23-24页
        1. 需求牵引原则第23页
        2. 融合发展原则第23页
        3. 资源共享原则第23-24页
        4. 效益优先原则第24页
    (三) 军地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运行模式第24-25页
        1. “联合”模式第24页
        2. “互补”模式第24-25页
        3. “转接”模式第25页
        4. “多元化”模式第25页
    (四) 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的表现形式第25-29页
        1. 招收地方高校毕业生,直接补充专业技术岗位第26页
        2. 接收地方高校毕业生,加强初级指挥军官队伍建设第26页
        3. 依托地方高校资源,选拔培养国防生第26-27页
        4. 依托地方高校资源,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第27-28页
        5. 招聘非现役文职人员,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28页
        6. 招收大学生士兵,优化兵员结构,拓宽干部来源第28-29页
    (五) 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运行实例第29-30页
        1. “2+2”联合培养第29页
        2. 军地合作培养海军士官第29-30页
        3. 军地合作培养海军后备军官第30页
        4. 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第30页
三、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5页
    (一) 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还不够科学第31页
    (二) 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第31页
    (三) 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模式还不够全面第31-32页
    (四) 地方高校毕业生军事素质偏低,指挥能力不强,招收门槛较低第32-33页
    (五) 强军计划执行力不够,导致相关培养计划流产第33页
    (六) 国防生生源比较单一,培养质量不高第33-34页
    (七) 接收的非现役文职人员整体质量不高,缺少领军人才第34页
    (八) 大学生士兵群体与普通士兵群体存在较大差异,提干难第34-35页
四、外军军地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第35-41页
    (一) 美国军地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特点第36-38页
    (二) 俄罗斯军地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特点第38-39页
    (三) 英、法、日、印等国军地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特点第39-40页
    (四) 启示第40-41页
五、完善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第41-50页
    (一) 加强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第41-42页
        1. 统筹规划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第41页
        2. 科学确定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的规模和层次第41-42页
        3. 合理规划军地合作培养海军人才的学科门类第42页
    (二) 加强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第42-45页
        1. 建立军地合作培养海军人才的组织管理体系第42-43页
        2. 构建和完善军地合作培养海军人才的政策法规体系第43-44页
        3. 科学实施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第44-45页
    (三) 加强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环境条件建设第45-46页
        1. 营造富国强军的舆论氛围第45页
        2. 弘扬军民一家的文化传统第45-46页
        3. 搭建优胜劣汰的竞争平台第46页
    (四) 加强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教育资源建设第46-48页
        1. 智力资源合理流动第47页
        2. 信息资源适度共享第47页
        3. 硬件资源共建共用第47-48页
    (五) 建立军地合作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效运行机制第48-50页
        1. 需求牵引机制第48页
        2. 预测规划机制第48-49页
        3. 统筹协调机制第49页
        4. 检查监督机制第49页
        5. 评估反馈机制第49-50页
        6. 运行保障机制第50页
        7. 人才交流机制第50页
六、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一) 总结第50-51页
    (二) 展望第51-52页
参考资料第52-55页
附录A “军地合作”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领导、同事用)第55-57页
附录B “军地合作”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合作培养学员用)第57-59页
附录C 军地合作人才培养情况访谈提纲与案例第59-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便携式XRF在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原位无损分析研究
下一篇:广东省公安机关刑侦信息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