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论文--与绘画的关系论文

明清山水画中景观建筑构筑要素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意义第13-18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3-18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页
    1.2 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第18-21页
        1.2.1 研究的对象第18-21页
        1.2.2 研究的内容第21页
    1.3 研究的方法第21-22页
    1.4 研究的创新第22-23页
    1.5 研究的框架第23-24页
第2章 如画风格与画境美学第24-44页
    2.1 英国如画美学的演化第25-36页
        2.1.1 如画的源起之风景画第25-29页
        2.1.2 如画的发展之如画风景园第29-35页
        2.1.3 如画的影响之成熟的景观建筑营造模式第35-36页
    2.2 中国画境美学的演化第36-41页
        2.2.1 画境的源起之山水画第36-38页
        2.2.2 画境的发展之画境园林第38-41页
        2.2.3 画境的消失之景观建筑营造潮流的盲从第41页
    2.3 “如画”与“画境”美学演化差异性的原因分析第41-42页
    2.4 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明清山水画景观建筑要素分解第44-72页
    3.1 要素分解方法与研究内容第44-50页
        3.1.1 要素分解方法第44-50页
        3.1.2 要素研究内容第50页
    3.2 要素分解研究第50-71页
        3.2.1 人工要素分解第50-63页
        3.2.2 自然要素分解第63-66页
        3.2.3 细部要素分解第66-71页
    3.3 小结第71-72页
第4章 明清山水画景观建筑要素分类解析第72-89页
    4.1 以质朴简约为美第72-81页
        4.1.1 窗之美第73-75页
        4.1.2 栏杆之美第75-78页
        4.1.3 篱笆之美第78-79页
        4.1.4 院门之美第79-81页
    4.2 以山水自然为美第81-84页
        4.2.1 洞门之美第81-82页
        4.2.2 洞窗之美第82-83页
        4.2.3 漏墙之美第83-84页
    4.3 以地域特征为美第84-87页
        4.3.1 支板遮阳第85-86页
        4.3.2 高架防潮第86页
        4.3.3 敞厅除湿第86-87页
    4.4 以巧于因借为美第87-88页
        4.4.1 植物假山借景第87-88页
        4.4.2 洞窗借景第88页
    4.5 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结论第89-90页
结语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6-97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第97-98页
附录C 传统山水画“画派”一览表第98-99页
附录D 景观建筑意境分类要素图式表第99-105页
附录E 《芥子园画传》建筑组合模式一览表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毛细管网的相变蓄热模块研究
下一篇:混合电极对电渗加固软黏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