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临潭—宕昌断裂带断层泥及年代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3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方法 | 第13-15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6-26页 |
2.1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2.2 地层和岩浆岩 | 第16-21页 |
2.2.1 地层和岩性 | 第16-20页 |
2.2.2 岩浆岩 | 第20-21页 |
2.3 构造特征 | 第21-26页 |
2.3.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1-24页 |
2.3.2 研究区断裂构造特征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临潭-宕昌断裂构造特征 | 第26-39页 |
3.1 总体构造特征 | 第26-27页 |
3.2 断裂宏观构造特征 | 第27-37页 |
3.2.1 合作断裂 | 第27-30页 |
3.2.2 临潭断裂 | 第30-33页 |
3.2.3 岷县-宕昌断裂 | 第33-37页 |
3.3 断层岩微观构造特征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断层泥石英微形貌研究 | 第39-59页 |
4.1 断层泥石英微形貌测试 | 第42-44页 |
4.1.1 断层泥样品的采集 | 第42页 |
4.1.2 断层泥样品的预处理 | 第42-44页 |
4.2 研究区断层泥石英微形貌总体特征 | 第44-49页 |
4.2.1 合作断裂段石英微形貌特征 | 第44-46页 |
4.2.2 临潭断裂段石英微形貌特征 | 第46-47页 |
4.2.3 岷县-宕昌断裂段石英微形貌特征 | 第47-49页 |
4.3 断层泥石英微形貌年代学意义 | 第49-56页 |
4.3.1 合作段石英微形貌年代学分析 | 第49-50页 |
4.3.2 临潭段石英微形貌年代学分析 | 第50-51页 |
4.3.3 岷县-宕昌段石英微形貌年代学分析 | 第51-56页 |
4.4 光释光测年与石英微形貌测年结果比较 | 第56-59页 |
第五章 临潭宕昌断裂及周边活动断裂年代学对比研究 | 第59-64页 |
5.1 迭部-白龙江断裂石英微形貌年代学特征 | 第59-61页 |
5.2 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石英微形貌年代学特征 | 第61-62页 |
5.3 三条主要活动断裂年代学对比研究 | 第62-64页 |
第六章 临潭-宕昌断裂活动性及工程评价 | 第64-69页 |
6.1 断裂活动性 | 第64页 |
6.2 活动断裂与地震关系 | 第64-67页 |
6.3 活动断裂的工程评价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9-71页 |
7.1 主要认识 | 第69-70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