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1页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论文创新点第18页
   ·相关理论综述第18-21页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第18-19页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第19页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第19-21页
第二章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第21-38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述第21-32页
     ·近十年江苏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概述第21-25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状况第25-29页
     ·江苏各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竞争力现状第29-32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 SWOT 分析第32-37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优势与劣势第32-34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机遇与挑战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第38-48页
   ·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增强江苏人才实力第38-40页
     ·大量吸纳就业人口第38-39页
     ·吸引并培育高素质人才第39-40页
   ·提高江苏创新能力第40-42页
   ·完善城市功能第42页
     ·提升城市辐射能力第42页
     ·有利于城市基本功能实现第42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2-43页
   ·吸引投资第43-44页
   ·生产性服务业对其它行业的促进作用第44-47页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促进作用第44-46页
     ·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第48-73页
   ·就业弹性分析第48-49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第49-56页
     ·理论依据第49页
     ·指标的选取第49-50页
     ·单位根检验第50-51页
     ·协整检验第51-53页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53-54页
     ·误差修正模型第54-56页
   ·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投入产出分析第56-69页
     ·中间需求率第56-58页
     ·增加值率第58-60页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第60-63页
     ·直接劳动报酬系数第63-65页
     ·直接生产税系数第65-67页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第67-69页
   ·三大区域对经济增加值促进作用的面板模型分析第69-72页
     ·面板模型的给出第69页
     ·回归模型的设定及数据分析第69-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第73-79页
   ·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先进地区展经验借鉴第73-76页
     ·纽约都市圈第73-74页
     ·东京都市圈第74-75页
     ·印度班加罗尔地区第75-76页
   ·对策建议第76-78页
     ·注意结合各地区特点,优化产业布局第76页
     ·加快交通基础的建设第76-77页
     ·进行法律和行业协会建设第77页
     ·与周边地区实行互补和错位竞争第77页
     ·推进市场机制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第77-78页
     ·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收入比例第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结论第79页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评估要素及体系探析--以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南华新村为例
下一篇: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