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水蒸汽珠状凝结换热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页
   ·珠状凝结微观机制第14-19页
     ·液滴的形成第15-17页
     ·液滴的生长与合并第17页
     ·液滴的脱落第17-18页
     ·液滴的分布第18-19页
     ·珠状凝结表面的成核中心密度第19页
   ·珠状凝结的理论传热模型第19-21页
   ·影响水蒸汽冷凝传热的主要因素第21-24页
     ·冷凝表面物理特性的影响第21页
     ·汽液相界面传热阻力的影响第21-22页
     ·蒸汽温度对冷凝传热的影响第22页
     ·不凝气体的影响第22-23页
     ·接触角的影响第23页
     ·表面自由能差的影响第23-24页
   ·小结第24-26页
第二章 水蒸汽珠状凝结的实现方法第26-36页
   ·引言第26页
   ·获得珠状凝结的低表面能材质第26-29页
     ·含憎水基的有机促进剂第26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6-27页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第27-29页
   ·实现珠状凝结的表面处理方法第29-32页
   ·不同表面处理技术强化换热效果比较第32-34页
   ·不同表面处理技术制作工艺与成本比较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不同基底材料对珠状凝结换热的影响第36-47页
   ·引言第36-37页
   ·物理数学模型第37-39页
     ·传热模型第37页
     ·物理模型第37-39页
   ·数值计算方法第39-41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1-46页
     ·不同基底材料对凝结换热系数的影响第41-44页
     ·不同表面过冷度对凝结换热系数的影响第44-45页
     ·基底表面热应力分析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热毛细效应对水蒸汽珠状凝结换热的影响第47-59页
   ·引言第47-48页
   ·二维物理模型第48-50页
     ·传热模型第48页
     ·网格处理与边界条件第48-49页
     ·表面张力的处理第49-50页
   ·二维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0-54页
     ·热毛细作用对液滴内部温度场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第50-52页
     ·热毛细作用对不同尺寸液滴换热的影响第52页
     ·不同表面过冷度对液滴换热的影响第52-54页
   ·三维物理模型第54-55页
   ·三维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5-58页
     ·热毛细作用对液滴内部温度场的影响第55-57页
     ·热毛细作用对液滴内部流场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接触角对液滴脱落直径和运动速率的影响第59-68页
   ·引言第59-60页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60-62页
     ·物理模型第60页
     ·VOF 多相流模型第60-61页
     ·表面张力和壁面粘附第61页
     ·数学模型第61-62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2-67页
     ·不同平衡接触角时的接触角滞后现象第62-63页
     ·不同表面粗糙度对接触角滞后的影响第63-64页
     ·接触角对液滴脱落直径的影响第64-65页
     ·接触角对液滴滚动脱落的影响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68-69页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致谢第77-7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太阳能吸收器的优化设计
下一篇:计算机对室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