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一般病证论文--消渴论文

加味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语第9-10页
前言第10-11页
综述第11-27页
    1 病名认识第11-12页
    2 病因病机第12-15页
        2.1 病因第12-13页
            2.1.1 禀赋不足第12-13页
            2.1.2 饮食失节第13页
            2.1.3 情志失调第13页
            2.1.4 公害损伤第13页
            2.1.5 公害损伤第13页
        2.2 病机第13-15页
            2.2.1 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第14页
            2.2.2 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第14页
            2.2.3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第14-15页
    3 病位第15页
    4 辨证论治第15-22页
    5 专方研究第22-25页
    6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第25页
    7 胰高血糖素第25页
    8 中医药发展趋势第25页
    9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25-27页
临床研究第27-35页
    1 病例来源第27页
    2 病例选择第27-29页
        2.1 诊断标准第27-28页
            2.1.1 中医诊断标准第27页
            2.1.2 西医诊断标准第27-28页
        2.2 试验病例标准第28页
            2.2.1 纳入标准第28页
            2.2.2 排除标准第28页
        2.3 一般情况第28页
        2.4 一般资料第28-29页
    3 试验方法第29-30页
        3.1 治疗组第29页
        3.2 对照组第29-30页
        3.3 疗程及注意事项第30页
        3.4 观察指标第30页
    4 疗效判定第30-32页
        4.1 中医症候疗效判断标准第30-31页
        4.2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第31-32页
        4.3 安全评价标准第32页
        4.4 终止和撤除试验的标准第32页
    5 统计方法第32页
    6 技术措施和选择的技术关键第32页
    7 研究结果第32-35页
讨论与体会第35-38页
    1 消渴的病位及病因病机第35页
    2 一则八法第35-36页
    3 方药分析第36页
    4 典型个例第36页
    5 个人体会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火灸摆阵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割治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