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概述 | 第12-13页 |
1.2 封闭空间中声场重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 球面声全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球面声全息方法重构声场的原理 | 第20-44页 |
2.1 球坐标系下的声场模型 | 第21-34页 |
2.1.1 声学波动方程的通解 | 第21-24页 |
2.1.2 几种常见的声场模型 | 第24-34页 |
2.2 球面近场声全息方法 | 第34-37页 |
2.3 球谐波束形成方法 | 第37-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4页 |
第3章 球形传声器阵列结合球面声全息方法实现声场重构 | 第44-80页 |
3.1 球形阵列上传声器的分布与球面数值积分 | 第45-59页 |
3.1.1 概述 | 第45-46页 |
3.1.2 数学模型 | 第46-48页 |
3.1.3 球面数值积分及离散积分点分布 | 第48-50页 |
3.1.4 声场重构 | 第50-58页 |
3.1.5 本节小结 | 第58-59页 |
3.2 刚性表面球形传声器阵列的散射与入射波声场重构 | 第59-77页 |
3.2.1 概述 | 第59-60页 |
3.2.2 刚性球体表面声波散射数学模型 | 第60-62页 |
3.2.3 刚性球面散射前后声场变化 | 第62-69页 |
3.2.4 入射波声场的重构 | 第69-77页 |
3.2.5 本节小结 | 第7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4章 开放空间声场重构的仿真计算 | 第80-104页 |
4.1 球面近场声全息方法重构声场的数值仿真 | 第80-94页 |
4.1.1 平面入射波声场重构 | 第80-88页 |
4.1.2 球面入射波声场重构 | 第88-93页 |
4.1.3 本节小结 | 第93-94页 |
4.2 球谐波束形成方法重构声场与声源识别定位的数值仿真 | 第94-101页 |
4.2.1 球谐波束形成方法重构声压贡献空间分布 | 第94-96页 |
4.2.2 球谐波束形成方法识别定位声源 | 第96-101页 |
4.2.3 本节小结 | 第10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第5章 封闭空间声场重构的仿真计算 | 第104-124页 |
5.1 概述 | 第104-107页 |
5.2 球面近场声全息方法重构封闭空间声场的原理 | 第107-109页 |
5.3 球面近场声全息方法重构封闭空间声场的仿真 | 第109-116页 |
5.4 逆运算中的正则化 | 第116-122页 |
5.4.1 球面近场声全息方法声场重构的正则化 | 第116-118页 |
5.4.2 引入正则化计算的声场重构结果 | 第118-12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6章 球形传声器阵列结合球面声全息方法进行声场重构与声源识别定位的实验 | 第124-160页 |
6.1 实验布置 | 第124-129页 |
6.1.1 实验设备介绍 | 第124-125页 |
6.1.2 刚性表面球形传声器阵列 | 第125-129页 |
6.1.3 实验设备的连接线路 | 第129页 |
6.2 全消声室中的实验 | 第129-149页 |
6.2.1 实验方案与流程 | 第130-131页 |
6.2.2 球谐波束形成方法的声源识别定位实验 | 第131-135页 |
6.2.3 球面近场声全息方法的声源识别定位实验 | 第135-147页 |
6.2.4 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147-149页 |
6.3 工程应用实例 | 第149-158页 |
6.3.1 汽车路面行驶时轿厢空间声场重构与噪声源识别与定位 | 第149-153页 |
6.3.2 飞机飞行时驾驶舱与客舱空间声场重构与噪声源识别与定位. | 第153-1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0-164页 |
7.1 结论 | 第160-161页 |
7.2 展望 | 第161-164页 |
符号说明 | 第164-166页 |
图表清单 | 第166-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