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部分 导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3 简要评述 | 第18-20页 |
第3部分 银行不良贷款的事实特征 | 第20-31页 |
3.1 不良贷款规模逐年扩大 | 第20-23页 |
3.2 可疑类贷款显著增加 | 第23-25页 |
3.3 环渤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良贷款较为严重 | 第25-26页 |
3.4 不良贷款集中于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 | 第26-27页 |
3.5 银行间不良贷款率差异明显 | 第27-31页 |
第4部分 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7页 |
4.1 宏观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4.1.1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 | 第31-32页 |
4.1.2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 | 第32-33页 |
4.1.3 制造业PMI | 第33页 |
4.2 微观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4.2.1 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 第34-35页 |
4.2.2 贷款占总负债比例 | 第35页 |
4.2.3 净利差 | 第35-37页 |
第5部分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7-44页 |
5.1 变量选取 | 第37页 |
5.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7-38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38-44页 |
5.3.1 多元回归模型设计 | 第38-39页 |
5.3.2 平稳性检验 | 第39-40页 |
5.3.3 协整分析 | 第40页 |
5.3.4 回归分析 | 第40-42页 |
5.3.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第6部分 不良贷款处置的国外经验 | 第44-46页 |
6.1 政府帮扶或者直接接盘 | 第44-45页 |
6.2 成立专门机构,打包处置不良贷款 | 第45-46页 |
第7部分 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对策 | 第46-50页 |
7.1 选择性发放贷款,分散信贷风险 | 第46-47页 |
7.2 扩展新的贷款方向,加大对新兴产业信贷投放 | 第47页 |
7.3 规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规 | 第47-49页 |
7.3.1 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体制 | 第47-48页 |
7.3.2 建立健全国家相关法规 | 第48-49页 |
7.4 洞察经济形势,适时调整政策 | 第49页 |
7.5 成立不良贷款专门处置机构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