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1 马铃薯真菌病害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1.1 马铃薯基本情况 | 第12-13页 |
1.1.2 马铃薯三种真菌病害研究 | 第13-15页 |
1.1.3 三种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方法 | 第15-16页 |
1.2 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研究 | 第16-18页 |
1.2.1 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 | 第17页 |
1.2.2 生防菌种类 | 第17-18页 |
1.3 生防放线菌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放线菌对植物病害的抑制作用 | 第18页 |
1.3.2 放线菌对动物病害的抑制作用 | 第18-19页 |
1.3.3 极端环境生防放线菌 | 第19-20页 |
1.4 生防放线菌的筛选 | 第20-22页 |
1.4.1 拮抗病原真菌放线菌 | 第20页 |
1.4.2 拮抗病原细菌放线菌 | 第20页 |
1.4.3 生防放线菌的培养条件优化 | 第20-22页 |
1.5 生防放线菌的分类研究 | 第22-24页 |
1.6 本研究的实验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1.6.1 研究背景 | 第24页 |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拮抗菌株的筛选 | 第25-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2.1 抑菌活性放线菌初筛 | 第27-29页 |
2.2.2 放线菌菌株发酵液滤液抑菌试验 | 第29-30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拮抗菌XA06225的鉴定 | 第33-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2.1 培养形态鉴定 | 第36页 |
3.2.2 生理生化实验 | 第36页 |
3.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6-38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拮抗放线菌XA06225的培养条件优化及拮抗物质粗提 | 第40-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4.2.1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4.2.2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4.2.3 马铃薯薯块抑菌实验 | 第45页 |
4.2.4 最佳萃取剂筛选结果 | 第45-46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46-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部分实验图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