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Copula的发展过程 | 第6页 |
·Copula的研究意义 | 第6-7页 |
·混合Copula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 | 第7-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8-10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研究与介绍 | 第12-18页 |
·Copula函数的定义 | 第12页 |
·Sklar定理 | 第12-13页 |
·Copula函数的逆 | 第13页 |
·Subcopula | 第13-14页 |
·Copula函数的截面 | 第14页 |
·Copula函数的性质 | 第14-15页 |
·Copula函数的Fiechet-Hoeffding界 | 第15页 |
·Copula函数的序 | 第15页 |
·基于Copula的相关性度量 | 第15-18页 |
·尾部相关性 | 第15-17页 |
·用Copula表示秩相关系数 | 第17页 |
·用Copula表示相关结构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具有重要性质的Copula函数的总结 | 第18-22页 |
·Gumbel Copula函数,其分布函数的表达式为 | 第18-19页 |
·Clayton copula函数 | 第19页 |
·Frank Copula函数 | 第19-20页 |
·多元正态Copula函数(multivarate Nomal Copula-MVN) | 第20页 |
·多元t-Copula函数(multivarate Student’s Copula-MVT) | 第20-21页 |
·生存(Survival)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混合Copula函数模型 | 第22-33页 |
·混合Copula模型 | 第22-26页 |
·证明 | 第26-29页 |
·混合Copula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29-30页 |
·数据说明 | 第29-30页 |
·参数估计 | 第30-31页 |
·实证分析与结论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1:Copula族等高线及密度函数图 | 第37-38页 |
附录2:混合Copula的参数估计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