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荀况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9页
    1.2 研究意义与方法第9页
        1.2.1 研究意义第9页
        1.2.2 研究方法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2 荀况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背景第15-23页
    2.1 两者德性伦理思想的社会背景第15-17页
        2.1.1 荀况德性伦理思想的社会背景第15-16页
        2.1.2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社会背景第16-17页
    2.2 两者德性伦理思想的思想基础第17-19页
        2.2.1 荀况的儒家思想基础第17-18页
        2.2.2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念基础第18-19页
    2.3 两者德性伦理思想的人性论基础第19-23页
        2.3.1 荀况的“性恶论”思想第20-21页
        2.3.2 亚里士多德的“性无恶无善”论第21-23页
3 荀况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内容第23-35页
    3.1 荀况德性伦理思想的内容第23-26页
        3.1.1 “行义以礼”第23-24页
        3.1.2 “始乎为士,学为圣人”第24-25页
        3.1.3 “至圣”的人格理想第25-26页
    3.2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内容第26-30页
        3.2.1 道德德性论第27-28页
        3.2.2 理智德性论第28-29页
        3.2.3 “至善”的人生目标第29-30页
    3.3 两者德性伦理思想内容的比较分析第30-35页
        3.3.1 两者思想内容的相同点第31-32页
        3.3.2 两者思想内容的不同点第32-35页
4 荀况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的意义与启示第35-40页
    4.1 两者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的意义第35-37页
        4.1.1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借鉴第35-36页
        4.1.2 传统德性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6-37页
    4.2 两者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的启示第37-40页
        4.2.1 加强公民个体德性培育的启示第37-38页
        4.2.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道德规范启示第38-40页
结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5-46页
致谢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正义伦理基础研究
下一篇:近世近江商人职业伦理观的内涵及其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