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0-14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文章新意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党群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群众概念和理论 | 第16-21页 |
一、西方的群众理论 | 第16-18页 |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理论 | 第18-19页 |
三、群众概念在中国的演变历程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政党的相关概念及党群关系的主要特征 | 第21-26页 |
一、政党的不同类型 | 第21-23页 |
二、党群关系的主要特征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党群关系的历史回顾 | 第26-51页 |
第一节 党群血肉关系的形成(1921-1949) | 第26-31页 |
一、党对群众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 第26-28页 |
二、党群关系中的利益因素 | 第28-29页 |
三、党群关系的民主化 | 第29-30页 |
四、我们党在领导活动中践行群众路线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与曲折的出现(1949-1966) | 第31-40页 |
一、过渡时期的党群关系 | 第32-36页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党群关系 | 第36-38页 |
三、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党群关系困局的产生(1966-1976) | 第40-43页 |
一、“文化大革命”影响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 第40-41页 |
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受到严重破坏 | 第41-42页 |
三、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停滞不前 | 第42-43页 |
四、“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 | 第43页 |
第四节 党群关系的修复 | 第43-51页 |
一、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 第44页 |
二、改革开放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 第44-47页 |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 | 第47-51页 |
第三章 党群关系的环境变化 | 第51-68页 |
第一节 新时期的三大转变 | 第51-60页 |
一、国家建设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 第51-53页 |
二、我们党执政思维的转变 | 第53-57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 第57-60页 |
第二节 市场经济对党群关系的影响 | 第60-64页 |
一、市场经济重塑利益格局 | 第60-62页 |
二、权力寻租危害党群关系 | 第62-63页 |
三、分配失衡损害公平正义 | 第63-64页 |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扩大 | 第64-68页 |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态势 | 第65页 |
二、对外开放对党群关系的影响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党群关系面临的新问题 | 第68-85页 |
第一节 党自身建设的不足之处 | 第68-73页 |
一、思想建设的不足之处 | 第68-69页 |
二、作风建设的不足之处 | 第69-71页 |
三、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 | 第71-72页 |
四、基层党组织的不足之处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73-79页 |
一、群众利益表达和民意沟通机制不健全 | 第73-76页 |
二、群众利益决策机制不健全 | 第76-77页 |
三、利益分配机制的不足之处 | 第77-79页 |
第三节 民间组织对党群关系的挑战 | 第79-85页 |
一、民间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态势 | 第79-82页 |
二、群团组织的缺位 | 第82页 |
三、二者变化对党群关系的冲击 | 第82-85页 |
第五章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路径探索 | 第85-101页 |
第一节 健全利益整合机制 | 第85-91页 |
一、健全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民意沟通机制 | 第85-87页 |
二、健全利益实现机制 | 第87-89页 |
三、健全利益调节机制 | 第89-91页 |
第二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第91-95页 |
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 第91-92页 |
二、加强反腐败工作 | 第92-95页 |
第三节 构建党群互动新机制 | 第95-101页 |
一、社会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 第95-98页 |
二、新媒体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手段 | 第98-101页 |
结语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8-109页 |
后记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