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5页 |
1.1 空空导弹概述 | 第18-20页 |
1.2 导弹控制方法的发展 | 第20-21页 |
1.3 智能优化方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1-22页 |
1.4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2-23页 |
1.5 课题研究基础 | 第23页 |
1.6 论文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23页 |
1.7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空空导弹数学模型 | 第25-33页 |
2.1 对象特性建模 | 第25-30页 |
2.1.1 假设条件 | 第25页 |
2.1.2 坐标系及运动参数 | 第25-27页 |
2.1.3 弹体的力和力矩 | 第27-28页 |
2.1.4 执行机构模型 | 第28-29页 |
2.1.5 弹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 | 第29-30页 |
2.2 对象控制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2.3 线性化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新型化学反应优化算法 | 第33-50页 |
3.1 化学反应优化算法概述 | 第33-37页 |
3.1.1 标准CRO算法 | 第33-36页 |
3.1.1.1 单分子无效碰撞 | 第34页 |
3.1.1.2 分解反应 | 第34页 |
3.1.1.3 分子间的无效碰撞 | 第34页 |
3.1.1.4 化合反应 | 第34-36页 |
3.1.2 自适应化学反应优化算法 | 第36-37页 |
3.2 算法参数设定 | 第37页 |
3.3 新型化学反应算法 | 第37-41页 |
3.3.1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37-38页 |
3.3.2 基于ACRO和PSO的混合新型改进算法 | 第38-41页 |
3.3.2.1 引入PBest、GBest作为邻域算子的一部分 | 第38页 |
3.3.2.2 修改分解和化合判据 | 第38-39页 |
3.3.2.3 加入结束算子Final | 第39-41页 |
3.4 ACRO-PSO算法收敛性证明及收敛速度分析 | 第41-44页 |
3.4.1 算法收敛性证明 | 第42-43页 |
3.4.2 算法收敛速度分析 | 第43-44页 |
3.5 算法性能测试 | 第44-49页 |
3.5.1 测试函数 | 第44-46页 |
3.5.2 算法设置 | 第46页 |
3.5.3 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导弹H_∞定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50-62页 |
4.1 H_∞控制方法概述 | 第50-52页 |
4.2 样例导弹不确定性分析 | 第52-56页 |
4.3 控制器性能指标 | 第56页 |
4.4 H_∞控制器设计 | 第56-58页 |
4.5 H_∞定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58-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导弹M综合定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62-76页 |
5.1 结构奇异值理论概述 | 第62-64页 |
5.1.1 结构奇异值定义 | 第62-64页 |
5.1.2 结构奇异值解算方法 | 第64页 |
5.2 样例导弹权函数设计 | 第64-66页 |
5.3 M综合控制器设计 | 第66-70页 |
5.3.1 纵向通道控制律设计 | 第66-68页 |
5.3.2 横侧向通道控制律设计 | 第68-70页 |
5.4 M综合定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70-72页 |
5.4.1 纵向通道定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70-71页 |
5.4.2 横侧向通道定结构设计 | 第71-72页 |
5.5 控制器性能分析 | 第72-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闭环系统综合仿真验证 | 第76-85页 |
6.1 三通道线性化模型仿真验证 | 第76-81页 |
6.2 六自由度非线性模型仿真验证 | 第81-84页 |
6.2.1 标称性能验证 | 第81-83页 |
6.2.2 鲁棒性能验证 | 第83-8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85页 |
7.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