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城市基层公共服务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1-12页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2-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1.4.2 实地研究法第14-15页
        1.4.3 案例分析法第15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释与论文的分析框架第16-22页
    2.1 相关概念阐释第16-17页
        2.1.1 公共服务第16页
        2.1.2 城市基层公共服务第16页
        2.1.3 社会组织第16-17页
        2.1.4 合作治理第17页
    2.2 理论基础第17-19页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7-18页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8页
        2.2.3 合作治理理论第18页
        2.2.4 供应链管理理论第18-19页
    2.3 基于公共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分析框架第19-22页
        2.3.1 供应链管理与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适恰性分析第19页
        2.3.2 公共服务供应链管理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分析第19-20页
        2.3.3 基于公共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的分析框架第20-22页
第三章 当前我国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动机第22-28页
    3.1 合作动机的具体内涵第22页
    3.2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城市基层公共服务的外在动机第22-24页
        3.2.1 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目标第22-23页
        3.2.2 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的现实压力第23页
        3.2.3 治理与善治理论奠定了合作的理论基础第23页
        3.2.4 西方国家的实践为二者的合作提供了经验第23-24页
    3.3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城市基层公共服务的内在动机第24-25页
        3.3.1 政府转型的需要——核心推动力第24-25页
        3.3.2 社会组织的发展诉求——内部催化剂第25页
    3.4 合作动机视角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城市基层公共服务的困境分析第25-28页
        3.4.1 来自身份的差异:政府与社会组织对位不对等,行动中缺乏合作动机第25-26页
        3.4.2 来自观念的挑战: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信任缺失,观念上缺乏合作动机第26页
        3.4.3 来自行政的压力:政府的往往以完成上级“任务”为合作的逻辑起点第26页
        3.4.4 来自发展的诉求:功利性趋势下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减弱第26-28页
第四章 当前我国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方式第28-35页
    4.1 城市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第28-29页
        4.1.1 合作方式的具体内涵第28页
        4.1.2 城市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第28-29页
    4.2 政府主导式合作: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和政府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第29-32页
        4.2.1 政府主导下城市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类型划分第29-31页
        4.2.2 当前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中政府主导型合作模式的发展困境分析第31-32页
    4.3 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困境形成的根源分析第32-34页
        4.3.1 “强国家—弱社会”特征影响下政府的官僚主义弊端第32-33页
        4.3.2 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困境,缺乏制度化管理第33页
        4.3.3 “理性经济人”驱使下的利益博弈第33页
        4.3.4 合作中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第33-34页
    4.4 小结第34-35页
第五章 当前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合作平台第35-41页
    5.1 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主要平台第35-36页
        5.1.1 合作平台的具体内涵第35页
        5.1.2 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主要平台第35-36页
    5.2 项目式平台:当下我国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主要平台第36-40页
        5.2.1 项目式平台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类型划分第37-38页
        5.2.2 项目式平台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发展困境分析第38-40页
    5.3 小结第40-41页
第六章 典型案例分析——以旭光里社区秦虹康乐汇“居家养老”项目为例第41-46页
    6.1 旭光里社区秦虹康乐汇的基本情况介绍第41页
    6.2 秦淮区政府与秦虹康乐汇合作供给居家养老服务的运作机制分析第41-44页
        6.2.1 秦淮区政府与康乐汇的合作动机分析第42页
        6.2.2 政府主导式合作——秦虹康乐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实践第42页
        6.2.3 项目式平台——秦虹康乐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传统平台第42-43页
        6.2.4 技术式平台——秦虹康乐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创新微平台第43-44页
    6.3 秦虹康乐汇与区政府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成效分析第44-46页
        6.3.1 增强了基层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合理性第44页
        6.3.2 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第44-45页
        6.3.3 调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第45页
        6.3.4 技术的应用使服务更加高效和便捷第45-46页
第七章 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优化策略第46-49页
    7.1 合作动机维度第46-47页
        7.1.1 更新政府的观念,建立信息公开和资源的共享机制第46页
        7.1.2 完善利益分配和信任机制,在互利共赢中达成合作“联姻”第46页
        7.1.3 培育公共精神,打造城市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第46-47页
    7.2 合作方式维度第47-48页
        7.2.1 厘清政府的角色,理顺政府自身运作机制第47页
        7.2.2 提高社会组织的综合实力,增强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独立性第47页
        7.2.3 加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购买力度,拓宽社会组织资金筹集渠道第47页
        7.2.4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构建公共服供给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第47-48页
    7.3 合作平台维度第48-49页
        7.3.1 以政府购买为载体,加快推进政社分开第48页
        7.3.2 培育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增加公益创投项目第48页
        7.3.3 增强技术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优势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监管网络直播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民主政府背景下公民理性的当代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