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理论基础 | 第26-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制度安排 | 第36-52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主要动因 | 第36-47页 |
·政治动因 | 第36-37页 |
·经济动因 | 第37-46页 |
·文化动因 | 第46-47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制度安排 | 第47-52页 |
·制度现状 | 第47-49页 |
·制度激励 | 第49-52页 |
第三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 第52-67页 |
·图书商品输出的现状 | 第52-54页 |
·数量分析 | 第52-53页 |
·问题分析 | 第53-54页 |
·图书版权输出的现状 | 第54-65页 |
·量化分析 | 第54-58页 |
·问题分析 | 第58-59页 |
·信息分析 | 第59-65页 |
·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基本模式 | 第67-86页 |
·图书商品输出:贸易式"走出去"模式 | 第67-70页 |
·贸易式"走出去"模式的类别 | 第67-69页 |
·贸易式"走出去"模式的利弊 | 第69-70页 |
·图书版权输出:契约式"走出去"模式 | 第70-73页 |
·契约式"走出去"模式的影响因素 | 第70-72页 |
·契约式"走出去"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72-73页 |
·海外直接投资:投资式"走出去"模式 | 第73-86页 |
·直接投资模式及其优劣 | 第74-75页 |
·直接投资模式的基本类型 | 第75-79页 |
·直接投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79-86页 |
第五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主要风险 | 第86-109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 | 第86-92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政治风险的内涵 | 第86-87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政治风险的根源 | 第87-90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政治风险的防范 | 第90-92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经济风险 | 第92-98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经济风险的内涵分析 | 第92-94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经济风险的主要类型和基本功能 | 第94-95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经济风险的防范 | 第95-98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文化风险 | 第98-109页 |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基本内涵 | 第98-99页 |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产生根源 | 第99-101页 |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主要形式 | 第101-103页 |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影响过程 | 第103-104页 |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104-109页 |
第六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 第109-149页 |
·基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策略 | 第109-123页 |
·政府规制: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制度保障 | 第109-111页 |
·角色主导: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政府策略 | 第111-120页 |
·扶持鼓励: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海外借鉴 | 第120-123页 |
·基于出版行业组织的中观策略 | 第123-133页 |
·行业组织作用的理论基础 | 第124-125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出版行业组织的作用分析 | 第125-129页 |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出版行业组织的策略分析 | 第129-133页 |
·基于图书出版企业的微观策略 | 第133-149页 |
·"走出去"出版企业的经营性策略 | 第134-145页 |
·"走出去"出版企业的内容性策略 | 第145-149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49-152页 |
·研究结论 | 第149-150页 |
·创新之处 | 第150-151页 |
·不足之处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1页 |
1、著作 | 第152-157页 |
2、期刊论文 | 第157-159页 |
3、网络文献 | 第159-161页 |
读博期间的科研活动与科研成果 | 第161-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