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UHPC-NC组合梁桥抗弯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5-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概述第16-17页
        1.2.1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第16页
        1.2.2 力学性能第16页
        1.2.3 耐久性第16-17页
        1.2.4 收缩徐变性能第17页
    1.3 UHPC材料在桥梁中的应用第17-22页
        1.3.1 北美地区第18页
        1.3.2 欧洲地区第18-20页
        1.3.3 其他地区第20-22页
    1.4 UHPC-NC组合梁桥概述第22-26页
        1.4.1 UHPC-NC组合桥设计背景第22-25页
        1.4.2 UHPC-NC组合桥概念设计第25-26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UHPC-NC组合梁桥的设计与分析第28-48页
    2.1 概述第28页
    2.2 UHPC-NC组合结构设计方案第28-31页
        2.2.1 工程项目背景第28页
        2.2.2 传统C50预应力T梁方案第28-29页
        2.2.3 UHPC-NC组合结构方案第29页
        2.2.4 方案对比第29-31页
    2.3 设计理论及方法第31-32页
    2.4 计算模型第32-35页
        2.4.1 材料本构关系第32-34页
        2.4.2 作用效应组合第34-35页
    2.5 抗弯承载能力验算第35-40页
        2.5.1 基本假定第35-36页
        2.5.2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第36页
        2.5.3 基本计算公式第36-39页
        2.5.4 承载能力计算第39-40页
    2.6 抗剪承载能力验算第40-43页
        2.6.1 基本假定第40页
        2.6.2 基本计算公式第40-42页
        2.6.3 抗剪承载能力计算第42-43页
        2.6.4 结合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第43页
    2.7 裂缝宽度验算第43-46页
        2.7.1 基本假定第43-44页
        2.7.2 计算公式第44-45页
        2.7.3 裂缝宽度计算第45-46页
    2.8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UHPC-NC组合梁抗弯试验研究第48-61页
    3.1 试验目的与概述第48页
    3.2 试验模型第48-54页
        3.2.1 试验梁设计第48-50页
        3.2.2 试验梁制作第50-52页
        3.2.3 测试内容第52-53页
        3.2.4 试验装置第53-54页
    3.3 试验结果分析第54-60页
        3.3.1 材性试验第54-55页
        3.3.2 荷载变形响应第55-56页
        3.3.3 荷载应变响应第56-58页
        3.3.4 裂缝发展第58-60页
    3.4 结果比较第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试验梁有限元分析第61-72页
    4.1 概述第61页
    4.2 有限元模型第61-65页
        4.2.1 模型选择第61页
        4.2.2 单元选取第61-62页
        4.2.3 相互作用模拟第62页
        4.2.4 本构模型第62-64页
        4.2.5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参数确定第64-65页
    4.3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5-67页
        4.3.1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第65-66页
        4.3.2 荷载-应变响应第66-67页
        4.3.3 裂缝分布第67页
    4.4 参数分析第67-71页
        4.4.1 钢筋直径第68-69页
        4.4.2 钢筋屈服强度第69页
        4.4.3 UHPC抗拉强度第69-70页
        4.4.4 UHPC抗压强度第70-71页
        4.4.5 桥面板强度等级第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两阶段受力组合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2-77页
    5.1 概述第72页
    5.2 有限元模型第72-73页
    5.3 二阶段受力影响分析第73-74页
    5.4 材料参数影响分析第74-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沌优化算法及其在交通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涡激共振自动识别及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