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二维码案的定性分析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理论争议与实践争议带来的困惑 | 第14-18页 |
一、盗窃罪与诈骗罪的观点纷争 | 第14-16页 |
(一)盗窃罪的观点 | 第14-15页 |
(二)诈骗罪的观点 | 第15-16页 |
二、罪名认定中的焦点问题 | 第16-18页 |
(一)构成盗窃罪的焦点问题 | 第16-17页 |
(二)构成诈骗罪的焦点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偷换二维码取财行为构成诈骗罪 | 第18-26页 |
一、偷换二维码的行为属于欺诈行为 | 第18-20页 |
二、对财产接受者的认识属于“错误认识” | 第20-22页 |
三、不同错误认识支配下的处分行为 | 第22-26页 |
(一)顾客在错误认识支配下处分了自己的钱款 | 第22-24页 |
(二)商家在错误认识支配下处分了自己的债权利益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对其他观点的回应 | 第26-36页 |
一、普通债权难以成为第三人盗窃的对象 | 第26-29页 |
二、第三方平台债权应当视为数字化货币 | 第29-31页 |
三、当事人关系不影响行为性质的认定 | 第31-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