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成果质量政府评价体系的研究及运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政策背景 | 第13-14页 |
·技术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公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分析 | 第18-28页 |
·公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 第18页 |
·政府监督体系职责 | 第18-21页 |
·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职责 | 第18-19页 |
·质监机构的职责 | 第19-21页 |
·政府质量监督依据 | 第21-22页 |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依据 | 第21页 |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依据 | 第21页 |
·公路工程质量检举投诉依据 | 第21-22页 |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依据 | 第22页 |
·政府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程序 | 第22-24页 |
·政府质量监督的内容 | 第24-26页 |
·事前的监督 | 第24-25页 |
·事中的监督 | 第25页 |
·事后的监督 | 第25-26页 |
·政府质量监督方式 | 第26-27页 |
·巡视监督 | 第26页 |
·驻地监督 | 第26-27页 |
·联合监督 | 第27页 |
·联合大检查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公路工程可交付成果分解及质量分析 | 第28-39页 |
·项目可交付成果的分解 | 第28-30页 |
·WBS 的定义 | 第28页 |
·项目可交付成果分解流程 | 第28-30页 |
·建立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 | 第30页 |
·公路工程可交付成果的分解 | 第30-36页 |
·公路工程可交付成果分解框架 | 第30-31页 |
·公路工程可交付成果划分 | 第31-36页 |
·公路工程可交付成果质量分析 | 第36-38页 |
·可交付成果质量特点 | 第36页 |
·可交付成果质量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可交付成果质量的影响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政府对成果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9-56页 |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9-40页 |
·评价体系组成 | 第40-41页 |
·行为过程可交付成果质量评价 | 第41-47页 |
·评价的组织 | 第41-42页 |
·评价的步骤 | 第42-45页 |
·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评价结果的处理 | 第46-47页 |
·实体可交付成果质量评价 | 第47-55页 |
·评价组织 | 第47-48页 |
·评价标准 | 第48-53页 |
·评价步骤与方法 | 第53-55页 |
·评价结果的处理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衡炎高速公路成果质量的评价应用 | 第56-69页 |
·衡炎高速公路建设概况 | 第56-57页 |
·工程建设背景 | 第56页 |
·工程指标 | 第56页 |
·工期安排 | 第56-57页 |
·工程投资计划 | 第57页 |
·工程行为过程成果质量评价 | 第57-65页 |
·行为过程质量情况 | 第57-62页 |
·评价组织 | 第62页 |
·行为过程成果划分及评价 | 第62-65页 |
·工程实体成果质量评价 | 第65-68页 |
·工程实体指标 | 第65-66页 |
·评价组织 | 第66页 |
·实体成果划分及评价 | 第66-68页 |
·工程成果质量的总体评价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