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竹荪论文

红托竹荪菌种菌丝老化变红过程中特征指标变化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红托竹荪研究概况第11-14页
        1.1 红托竹荪的食用与药用价值第11-12页
        1.2 红托竹荪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1.3 红托竹荪菌种研究第13页
        1.4 红托竹荪的人工栽培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14页
    2.食用菌胞外酶活性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2.1 主要的食用菌胞外酶系第14-16页
        2.2 国内外食用菌胞外酶研究进展第16-18页
    3.食用菌营养菌丝(菌种)老化的评价指标第18-20页
        3.1 菌种老化的研究第18页
        3.2 形态特征观察第18-19页
        3.3 食用菌菌种老化的生理生化研究第19-20页
    4.食用菌不同发育期基因差异表达研究第20-21页
    5.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6.硏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2-23页
        6.1 硏究内容第22-23页
        6.2 技术路线第23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23-55页
    第一章 红托竹荪营养菌丝不同菌龄段的形态学及生长特性研究第23-29页
        1.试验材料第23-24页
        2.实验方法第24-25页
            2.1 菌丝的培养和形态结构的观察第24页
            2.2 菌株不同菌龄的活力测试第24-25页
        3.试验结果第25-28页
            3.1 不同菌龄的宏观特征第25页
            3.2 不同菌龄的显微结构观察第25-26页
            3.3 不同菌龄的萌发时间第26-27页
            3.4 不同菌龄的生长速度第27-28页
        4.结论与讨论第28-29页
    第二章 红托竹荪母种菌丝胞外酶活性及其生长特性研究第29-41页
        1.试验材料第29-30页
        2.试验方法第30-33页
            2.1 菌丝的培养第30页
            2.2 粗酶液的制备第30页
            2.3 酶活性的测定第30-33页
            2.4 数据分析第33页
        3.试验结果第33-40页
            3.1 漆酶活性第33-34页
            3.2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第34-35页
            3.3 中性木聚糖酶(NEX)活性第35页
            3.4 纤维素酶(CL)活性第35-36页
            3.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第36-37页
            3.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第37页
            3.7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第37-38页
            3.8 各酶活性与菌龄的相关性第38-39页
            3.9 各酶活性与红托竹荪菌丝生长、老化之间的关系第39-40页
        4.结论与讨论第40-41页
    第三章 红托竹荪老化变红菌丝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与分析第41-54页
        1.实验材料第42页
        2.试验方法第42-46页
            2.1 总RNA的提取第42-44页
            2.2 反转录及差异显示分析第44-45页
            2.3 差异片段回收纯化、克隆测序第45-46页
            2.4 特异表达片段的鉴定分析第46页
            2.5 半定量PCR验证第46页
        3.结果与分析第46-52页
            3.1 RNA提取结果、反转录cDNA的合成第46-47页
            3.2 cDNA-SRAP扩增差异显示第47-49页
            3.3 差异片段的克隆测序及比对鉴定第49-51页
            3.4 半定量PCR验证第51-52页
        4.结论与讨论第52-54页
    第四章 总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封开党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园林应用评价
下一篇:底泥堆肥生产园林绿化基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