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3 现有研究评述 | 第16页 |
1.3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论文基础框架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9-20页 |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税收激励现状及问题 | 第20-35页 |
2.1 我国风险投资的投资现状 | 第20-26页 |
2.1.1 我国风险投资的区域分布 | 第20-23页 |
2.1.2 我国风险投资的行业分布 | 第23-24页 |
2.1.3 我国风险投资所处项目阶段分布 | 第24页 |
2.1.4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 第24-25页 |
2.1.5 我国不同持股时间股本退出结构分布 | 第25-26页 |
2.2 我国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税收激励现状 | 第26-32页 |
2.2.1 我国风险投资的税收负担 | 第26页 |
2.2.2 我国风险投资投向高技术产业税收激励政策 | 第26-29页 |
2.2.3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业企业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29-31页 |
2.2.4 不同组织形式下的风险投资税收激励政策比较 | 第31-32页 |
2.3 我国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税收激励政策存在问题 | 第32-35页 |
2.3.1 现行税收激励政策适用性不强 | 第32-33页 |
2.3.2 对创新人才的税收激励不足 | 第33页 |
2.3.3 对投资失败情况的税收激励不完善 | 第33页 |
2.3.4 对风险防范机制的税收激励不完善 | 第33-34页 |
2.3.5 对风险投资退出阶段的税收激励不完善 | 第34-35页 |
第3章 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税收激励的理论分析 | 第35-43页 |
3.1 税收激励对风险投资影响的一般性分析 | 第35-37页 |
3.1.1 税收激励对风险投资各环节影响的分析 | 第35-36页 |
3.1.2 税收激励对风险投资项目选取影响的分析 | 第36-37页 |
3.2 税收激励对风险投资投向高技术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 第37-43页 |
3.2.1 税收激励对风险投资投向高技术产业的效用分析 | 第37-39页 |
3.2.2 税收激励对风险投资投向高技术产业的成本分析 | 第39页 |
3.2.3 税收激励对风险投资家的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3.2.4 税收激励对创业企业的影响分析 | 第41-43页 |
第4章 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税收激励的实证分析 | 第43-54页 |
4.1 研究背景及假设 | 第43-45页 |
4.1.1 研究背景 | 第43页 |
4.1.2 研究假设 | 第43-45页 |
4.2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 第45-48页 |
4.2.1 模型设计 | 第45页 |
4.2.2 变量选择 | 第45-47页 |
4.2.3 模型中各变量数据列示 | 第47-48页 |
4.3 模型估计与检验 | 第48-51页 |
4.4 实证结论 | 第51-54页 |
第5章 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税收激励政策建议 | 第54-62页 |
5.1 完善相关税收激励政策的原则 | 第54-55页 |
5.1.1 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 第54页 |
5.1.2 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 第54-55页 |
5.1.3 有利于充分调动风险投资的积极性 | 第55页 |
5.2 完善相关税收激励政策的具体建议 | 第55-60页 |
5.2.1 提高现有税收激励政策的适用性 | 第55-57页 |
5.2.2 加强对创新人才的税收激励 | 第57-58页 |
5.2.3 将投资失败项目成本纳入抵扣范围 | 第58页 |
5.2.4 允许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 | 第58-59页 |
5.2.5 加强对风险投资退出环节的税收激励 | 第59-60页 |
5.3 完善相关税收激励政策的配套措施 | 第60-61页 |
5.3.1 完善相关立法 | 第60-61页 |
5.3.2 拓展财政支持方式 | 第61页 |
5.3.3 畅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 第61页 |
5.4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