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锂离子电池介绍 | 第16-17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况 | 第16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1 石墨负极材料 | 第18页 |
1.3.2 硅基负极材料 | 第18-19页 |
1.4 硅基负极材料 | 第19-23页 |
1.4.1 硅基负极材料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4.2 硅负极的解决方案 | 第20-23页 |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5.1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23页 |
1.5.2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刻蚀再沉积法制备多孔核壳结构Si@SiO_2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 第25-57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 | 第25-27页 |
2.2.1 主要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2 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2.2.3 样品的表征 | 第27页 |
2.2.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55页 |
2.3.1 商业化纳米硅的表征 | 第28-31页 |
2.3.2 不同反应条件对多孔核壳Si@SiO_2材料形貌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3 核壳结构Si@SiO_2形成的反应机理 | 第33-35页 |
2.3.4 核壳结构Si@SiO_2生长过程的表征 | 第35-42页 |
2.3.5 多孔核壳结构Si@SiO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2-49页 |
2.3.6 氟离子刻蚀实验的拓展研究 | 第49-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一种一体化硅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 第57-73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 主要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3.2.2 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58-59页 |
3.2.3 样品的表征 | 第59页 |
3.2.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1页 |
3.3.1 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结构影响 | 第60-66页 |
3.3.2 硅/碳材料制备的反应机理 | 第66页 |
3.3.3 硅/碳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6-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4.1 结论 | 第73-74页 |
4.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