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碱三元复合驱成垢机理及防垢剂合成与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三元复合驱防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常用有机防垢剂 | 第12-14页 |
1.3.1 高分子共聚物阻垢剂 | 第12-13页 |
1.3.2 含磷聚合物 | 第13-14页 |
1.3.3 环境友好型聚合物 | 第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成垢机理研究 | 第16-27页 |
2.1 试验区岩心组分分析 | 第16页 |
2.2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水质分析 | 第16-17页 |
2.2.1 采出液现场水质跟踪监测 | 第16-17页 |
2.2.2 采出液室内水质分析 | 第17页 |
2.3 三元复合驱驱替剂含量对采出水质影响 | 第17-18页 |
2.4 现场采出液悬浮物的表征 | 第18-20页 |
2.5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块垢样分析 | 第20-22页 |
2.6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成垢机理分析 | 第22-27页 |
2.6.1 成垢机理分析 | 第22页 |
2.6.2 硅垢形成室内模拟 | 第22-23页 |
2.6.3 硅离子质量浓度对结垢的影响 | 第23-25页 |
2.6.4 强碱三元复合驱油成垢机理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防垢剂合成 | 第27-38页 |
3.1 防垢剂作用机理 | 第27页 |
3.2 防垢剂合成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3.3 引发剂 | 第28-29页 |
3.4 合成单体优选 | 第29页 |
3.5 防垢剂的合成 | 第29-35页 |
3.5.1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3.5.2 合成步骤 | 第30页 |
3.5.3 合成实验 | 第30-31页 |
3.5.4 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31-35页 |
3.6 红外谱图分析 | 第35-38页 |
3.6.1 单体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35-36页 |
3.6.2 合成产物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强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防垢剂效果评价 | 第38-47页 |
4.1 防垢剂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38-39页 |
4.1.1 模拟注入水的配制 | 第38页 |
4.1.2 三元复合驱防垢剂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38-39页 |
4.2 防垢剂效果评价实验步骤 | 第39页 |
4.2.1 实验准备 | 第39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39页 |
4.3 防垢剂在不含三元组分条件下防垢效果评价 | 第39-42页 |
4.4 防垢剂在二元复合条件下防垢效果评价 | 第42-44页 |
4.5 防垢剂在现场注入水条件下防垢效果评价 | 第44-45页 |
4.6 防垢剂在现场采出水条件下防垢效果评价 | 第45-47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